组成糖原、淀粉、纤维素的单体都是
A.核糖 | B.半乳糖 | C.葡萄糖 | D.脱氧核糖 |
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TP的形成受温度和PH的影响 |
B.ATP中的能量可直接转化成光能 |
C.ATP脱去2个磷酸基团后可形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
D.有氧呼吸及光合作用产生ATP均在膜上进行 |
乳糖酶催化乳糖水解。有两项与此相关的实验,其实验条件均设置为最适条件,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一 |
酶浓度 |
0% |
1% |
2% |
4% |
5% |
(乳糖浓度为10%) |
相对反应速率 |
0 |
25 |
50 |
100 |
200 |
实验二 |
乳糖浓度 |
0% |
5% |
10% |
20 % |
30% |
(酶浓度为2%) |
相对反应速率 |
0 |
25 |
50 |
65 |
65 |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一如果继续增加酶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加大
B.实验一增加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将降低
C.实验二若继续增大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加大
D.实验二若提高反应温度条件5℃,相对反应速率将增大
下列对酶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随着温度降低,酶促反应的活化能下降 |
B.不同酶的最适温度可能相同 |
C.低温降低分子运动速度,抑制酶的活性 |
D.高温下酶失活是酶空间结构破坏的结果 |
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中的氧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需穿过两层膜 |
B.葡萄糖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 |
C.胃蛋白酶通过主动运输分泌到细胞外 |
D.在氧浓度为0时,轮藻细胞可逆浓度梯度吸收K+ |
下列有关科学实验与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
B.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
C.萨顿利用假说演绎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
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