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民主史》一书指出“(美国)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分权制衡,并没有否定共同合作,罗斯福上台执政,为了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短短三个月中就提出了70多个议案,对此,国会表现了极大的合作态度,使“新政”得以顺利实行。二战后总统出兵朝鲜、越南都未经国会批准,亦未受到国会的追究。联邦最高法院曾多次拒绝受理指控越南战争违宪的案件。”上述史实表明美国政府各部门的制衡与合作,取决于( )
A.社会经济状况与国际形势 | B.各阶级之间的力量对比 |
C.统治集团和民族国家的利益 | D.政府各部门权力机制不断调整 |
《海国图志》载:“机房织造不用手足,其机动以火烟,可代人力。……其广贸易之法,有火轮船航河驶海,不待风水;用火车往来,一时可行百有八十里。”这表明《海国图志》()
A.有利于打破闭塞自大的思想藩篱 |
B.改变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社会现状 |
C.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诞生 |
D.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 |
“永乐时,内阁初设,阁臣与部臣为平交,至严嵩始阴挠部权,迨张居正部权尽归内阁。”材料表明()
A.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 B.内阁地位上升,职权逐步强化 |
C.明朝中后期皇权渐趋衰弱 | D.内阁职能强化,行政效率提高 |
江浙地区,唐宋时期“所种惟稻”,明朝中后期“郊原四望,遍地皆棉”。这种变化造成的影响是()
A.重农抑商政策被废除 | B.民众衣食结构彻底改变 |
C.导致生态环境遭破坏 | D.农村经济结构有所调整 |
《论语·子路》:“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材料反映孔子希望治国者()
A.以民为本 | B.以身作则 |
C.克已复礼 | D.施行仁政 |
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
A.根本利益的趋同 | B.军事冲突的加剧 |
C.国家实力的消长 | D.敌对意识的淡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