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用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
|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
| 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
|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选择 |
|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
下表是我国人口流动统计表,表中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
流动农民工总数 |
| 1985——1990年 |
2118万 |
| 1992——2000年 |
12900万 |
| 2008年 |
14041万 |
A.农村人多地少引起B.国有企业改革的需要
C.农村自然灾害的影响 D.改革开放深入发展
英国剑桥大学彼得·诺兰教授说:“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以及七十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这两条道路在经济上分别指
|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和自由主义经济 |
| B.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 |
| C.国家资本主义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
|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1988年底,山东临沂九曲乡农民禇延泽承包的72亩田喜获丰收,被授予“全国售粮大户”的荣誉称号,他高高兴兴地贴出一副春联:“吃陈粮烧陈柴承包政策好,迎新春迈大步科技威力大”,横批是“展翅高飞”。这幅对联歌颂了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 C.农业合作化运动 | D.人民公社化运动 |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其中出现C到D点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一五计划的实施 |
|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
| C.八字方针的实行 |
| D.文革结束 |
中国曾流行过这样一句口号:“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该口号反映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条件下
①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空前高涨
②先进的社会制度创造了无穷的生产力
③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盲动急躁的情绪
④中国开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进程
| A.①②③ | B.①③ |
| C.②③④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