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梁启超作为伟大的历史人物永载史册,主要是因为他们
| A.发起了洋务运动 | B.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
| C.领导了辛亥革命 | D.参加了新文化运动 |
直接促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最终形成的是
| A.德国突袭波兰 | B.不列颠空袭战 |
| C.德国空袭苏联 | D.日本偷袭珍珠港 |
1920年冬,列宁发现“广大农民群众不是自觉地而是本能地在情绪上反对我们”,一年后,却出现了“无产阶级与广大农民群众紧密结合”的局面。带来这种转变的主
要因素是
|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 B.布尔什维克党内的整风 |
| C.反革命暴动被平定 | D.实行了余粮收集制 |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说:“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这说明德国的对外政策是
| A.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
| B.与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结盟 |
| C.扩大德国在欧洲的版图 |
| D.争夺世界殖民霸权 |
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让农民自下而上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说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根本动机是
| A.解放农奴 | B.发展资本主义 |
| C.避免革命 | D.维护沙皇专制 |
《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在下面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加强了海外贸易 |
| B.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
|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
| D.确立海上霸权和世界殖民霸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