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关于唐代是否存在夜市,下列两则材料有着不同的叙述。材料一来自于《唐六典》:“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材料二来自唐代诗人王建《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则材料理解最合理的是

A.两则材料相互矛盾,不能判断唐代是否已有“夜市”
B.材料一比材料二更具权威性,可以判断唐代没有出现“夜市”
C.两则材料反映的地区情况不同,因此两者并不矛盾
D.反映了当时“市”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了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启蒙思想对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A.反对天主教会权威和迷信
B.主张建立规范的法治社会
C.提倡天赋人权
D.追求自由平等

被后人称为“美国宪法之父”的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这番话意在强调()

A.美国需要建立统一的、强有力的政府
B.美国应该建立开明君主制国家
C.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独裁政权的出现
D.政府权力不能受任何力量的限制

“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不变,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士绅经营工商业或做买卖;没有法律上的障碍会阻止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上升”,此段材料表明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是因为()

A.圈地运动改选了英国的传统农业
B.海外扩张奴隶贸易完成了资本积累
C.完成社会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D.工场手工业时期技术和经验的积累

古希腊哲学家有一句名言:“人是城邦的动物”。有四位同学对此做了不同的解释,你认为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A.这里的人主要是指希腊城邦中的成年男子
B.城邦是指公民集团
C.公民把城邦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D.公民的公众形象代表他所在的城邦

1998年,日本向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捐款和出资占其政府开发援助(ODA)总额的比例高达19.8%。2001年,日本首相向联合国秘书长表示:日本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对此,在国民中间有不满情绪。材料表明,日本( )
A、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B、获得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C、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