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唐代是否存在夜市,下列两则材料有着不同的叙述。材料一来自于《唐六典》:“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材料二来自唐代诗人王建《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则材料理解最合理的是
| A.两则材料相互矛盾,不能判断唐代是否已有“夜市” |
| B.材料一比材料二更具权威性,可以判断唐代没有出现“夜市” |
| C.两则材料反映的地区情况不同,因此两者并不矛盾 |
| D.反映了当时“市”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了 |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A.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 B.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
| C.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 D.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 |
一部历史作品中写到:“1912年元旦,下午6时15分,孙文换乘马车去总统府,由黄兴和各省代表迎入内府。当晚11时,举行受任典礼。”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孙中山就任同盟会总理 | B.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
| C.孙中山就任海陆军大元帅 | D.孙中山就任中国国民党总理 |
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 A.兴中会 | B.华兴会 | C.光复会 | D.同盟会 |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该诗写于
| A.1840 | B.1860 | C.1895 | D.1896 |
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走到近代展馆前,导游向同学们解说关于近代列强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不断地侵占中国权益时是这么说的:“起初①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接下来②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后来③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最后④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那么符合历史事实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④③ | C.②④①③ | D.③④①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