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一定量的Na2CO3和NaHCO3混合物加热到不再放出气体为止,收集到11g CO2,冷却后,向残余物中加入足量盐酸又收集到22g CO2。则原混合物中Na2CO3和NaHCO3的质量比为( )
| A.42:53 | B.53:42 | C.26.5:42 | D.42:26.5 |
在催化剂作用下,乙酸可通过两步反应得乙烷,反应原理如下:
① CH3COOH+2H2→CH3CH2OH+H2O② CH3CH2OH+H2→CH3CH3+H2O
③ CH3COOH+3H2→CH3CH3+2H2O在反应过程中乙酸和乙醇会生成乙酸乙酯。为研究分别考查了加Mo(钼)和不加Mo负载型Ni(镍)催化剂催化效能,某文献记载的数据如下:
| 乙酸转化率 |
未反应的含氧化合物含量 |
|||||
| 乙酸 |
乙醇 |
|||||
| 温度 / ℃ |
Mo16Ni6 |
Ni6 |
Mo16Ni6 |
Ni6 |
Mo16Ni6 |
Ni6 |
| 240 |
87.2 |
21.8 |
0.53 |
3.24 |
1.03 |
0.14 |
| 260 |
89.1 |
27.2 |
0.45 |
3.02 |
0.99 |
0.19 |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上述①②③三反应均属于加成反应 | B.上述①②③三反应均属于还原反应 |
| C.乙酸加氢脱氧反应260℃比240℃进行更有利 | D.Mo16Ni6催化性能比Ni6好 |
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 mol-1,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 A.3.4gNH3含共价键的数目约为0.2×6.02×1023个 |
| B.l L 0.5mol/L碳酸钠溶液中含有0.5×6.02×1023个CO32- |
| C.标准状况下,22.4 L SO2与11.2 L O2,混合充分反应,可得6.02×1023个SO3分子 |
| D.6.4g Cu投入300 mL 10mol/L的浓硝酸中,充分反应后转移0.2×6.02×1023个电子 |
亚硫酰氯(SOCl2)是重要的有机物卤化剂和电池的介质,生产上和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亚硫酰氯易水解,在140℃以上可发生:4SOCl2=3Cl2↑+2SO2↑+S2Cl2。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mol SOCl2受热分解,转移2mol电子 |
| B.S2Cl2分子中各原子均达到八电子结构 |
| C.气态产物通入品红溶液中,一定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
| D.工业上用ZnCl2·6H2O与SOCl2混合制无水氯化镁,是利用SOCl2水解释放出HCl, |
抑制氯化锌的水解
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 A.用碱式滴定管准确取出25.00mL 1 mol/L高锰酸钾溶液 |
| B.将溴丙烷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冷却后加 硝酸银溶液,检验其中溴元素 |
| C.用氢氧化钠固体与稀盐酸混合,测量混合前后温度变化, 证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
| D.用右图装置干燥氨气, |
向下列含有Na+、SO42-的溶液中通入足量的SO2后,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 A.NH4+、Mg2+、Cl- | B.Fe3+、H+、Br- |
| C.Mg2+、ClO-、NO3- | D.Na+、CO32-、S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