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这些“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把握”的问题,终于被人类破解的标志性科学成就是
| A.牛顿的经典力学 | B.达尔文的进化论 |
| 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 D.李四光的地质力学 |
华盛顿说:“剑是维护自由的最后手段,一旦自由得到确立,就应该将它放在一旁。”下列华盛顿的活动不能体现的是:
| A.首任总统后改善与英国关系,与周边印第安人签订友好条约 |
| B.领导独立战争期间力主与英国和谈 |
| C.欧洲英法开战之际宣布“严守中立”政策 |
| D.告别演说告诫不要感情用事同外国进行友谊的结合或敌对的冲突 |
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
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葸Xi:畏缩),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尖刻伤人)”对这段话不正确的理解是
| A.要用礼来加以节制,加以中和, 这样才能使言行合度,符合社会规范。 |
| B.与“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的思想基本一致 |
| C.“不学礼,无以立”,认为礼是个人修养的落脚点。 |
| D.反映了孔子仁的思想 |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孔子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 |
| 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 |
| C.孔子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
| D.孔子认为“礼”和刑罚相对立的 |
柏拉图心目中理想国家的统治者应该是
| A.公民推选出来的贤士 | B.战场上克敌制胜的勇士 |
| C.仁慈而有权威的贵族 | D.富于理性和智慧的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