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界认为:“任何文化都由外在物质、中间理论与制度、内部心态三个层次构成的有机体。当两种文化接触时,首先容易相互发现的,是外在的物质层面;习之既久,渐可认识中间的理论和制度;最后方能体味各自的核心即心态层面。”近代前期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正是走过了这样的历程。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物质层面、制度层面与心态层面”各指什么历史事件?
(2)“心态层面”的主要内容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有人说:孙中山是中国的伏尔泰,大东亚地区的杰斐逊。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思想发展方面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你认为孙中山对中国历史发展还作出了哪些历史性的贡献?
某课题组在探究“古代商业发展”课题过程中,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错误的是
| A.汉代城市设有专供贸易的“市”,且有专职官员管理 |
| B.唐代“市”中出现专营货币存放和借贷的柜坊 |
| C.宋代益州开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氏——“交子” |
| D.明清时期,全国著名的“商帮”是徽商和粤商 |
明代冯梦龙所著小说《卖油郎独占花魁》,叙述了临安城内小商贩卖油郎朱重与王美娘相爱、历尽坎坷终成眷属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出明清小说关注世俗现实生活的风格,该故事和其文风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①城市生活丰富②商品经济发展
③包办婚姻逐渐废除④重商观念正在形成
| A.①②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下列是古代某收藏家的三幅典型藏品, 请判断这位收藏家可能生活的时代
图一人面彩陶壶图二邢窑白瓷长颈瓶图三粉彩开光花尊
| A.唐朝 | B.元朝 | C.明朝 | D.清朝 |
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州当时该地
①农业经济衰退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 A.生活习俗改变 |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
| C.官府鼓励经商 |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