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如图,等边三角形ABC,AD为BC边上的高线,若AB=2,求△ABC的面积.
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E、F分别是BC.AD上的点,∠1=∠2求证:△ABE≌△CDF.
(1)计算:;
(2)化简:(a+b)2+b(a﹣b).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分别交
轴,
轴于A,B两点,点C为OB的中点,点D在第二象限,且四边形AOCD为矩形.
(1)直接写出点A,B的坐标,并求直线AB与CD交点的坐标;
(2)动点P从点C出发,沿线段CD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D运动;同时,动点M从点A出发,沿线段AB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过点P作
,垂足为H,连接
,
.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
秒.
①若△MPH与矩形AOCD重合部分的面积为1,求的值;
②点Q是点B关于点A的对称点,问是否有最小值,如果有,求出相应的点P的坐标;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从原点O出发,每次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或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
(1)实验操作: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P从点O出发,平移1次后,2次后,3次后可能到达的点,并把相应点的坐标填写在表格中:
(2)观察发现:任一次平移,点P可能到达的点在我们学过的一种函数的图象上,如:平移1次后在函数的图象上;平移2次后在函数的图象上……由此我们知道,平移次后在函数的图象上.(请填写相应的解析式)
(3)探索运用:点P从点O出发经过次平移后,到达直线
上的点Q,且平移的路径长不小于50,不超过56,求点Q的坐标.
(1)如图①,在正方形ABCD中,△AEF的顶点E,F分别在BC,CD边上,高AG与正方形的边长相等,求的度数.
(2)如图②,在Rt△ABD中,,
,点M,N是BD边上的任意两点,且
,将△ABM绕点A逆时针旋转
至△ADH位置,连接
,试判断MN,ND,DH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在图①中,连接BD分别交AE,AF于点M,N,若,
,
,求AG,MN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