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
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
下图反映的是1980年和1990年的中国经济成分统计,图中表格数据的变化说明( )
A.公有制经济已逐步失去主体地位 |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
D.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
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加拿大国际友人的谈话中,谈到了“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还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邓小平的这些思想主张( )
A.有利于我国经济特区的创办和建设 |
B.确定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
C.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 |
D.推动安徽、四川开始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
美国《时代周刊》每期的封面都会选择一个主题,以人物为主,它反映着当时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下图是1983年9月该刊的封面人物:邓小平。这表明当时国际社会关注的中国的热点问题是()
A.抛弃“左”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 |
B.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和经济开放区 |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地区 |
1980年10月邓小平在广东视察时说:“特区不是仅仅指深圳、珠海那几块地方,是指广东、福建两个省。单搞那一点地方不行,中央讲的是两个省。你们要充分发挥这个有利条件。对于搞特区,你们要摸出规律,搞出个样子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几块地方”指的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 |
B.“有利条件”包括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和高度的自治权 |
C.“单搞不行”体现中央政府对上海浦东开发的高瞻远瞩 |
D.“摸出规律”希望搞好特区对全国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 |
下表是1912年和1936年中国轻工业和重化工业产品进出口比例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项目 |
1912年 |
1936年 |
|
轻工业产品 |
进口比例 |
54.7% |
14.3% |
出口比例 |
10.9% |
25.2% |
|
重化工业产品 |
进口比例 |
13.7% |
47% |
出口比例 |
3.6% |
6.9% |
A.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B.列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C.中国的工业化水平有所提高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