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欲利用下列装置探究绿色植物呼吸过程中是否有CO2气体,设计的探究过程如下,请回答其中的有关问题:(每空2分,共18分)
⑴假设:绿色植物在呼吸过程中有CO2气体产生。
⑵设计方案:使绿色植物在避光的黑暗处发生呼吸作用,检验呼吸过程中产生的气体。
⑶查阅资料:
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 (请写出表达式)
②绿色植物呼吸作用过程: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
⑷实验
操 作 步 骤 |
简 答 |
①将各装置按上图所示连接好并装入化学试剂,C中放入绿色植物 |
①A装置的作用是 ; ②B装置的作用是 ; ③D装置的作用是 ; ④C处玻璃罩不能透光的原因是: |
②往A的导管口缓缓连续鼓入空气一段时间 |
⑤A装置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出现浑浊 , ⑥D装置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 |
⑸结论与讨论:
①能表示这个探究实验获得成功的两个主要现象是 和 。
②如果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多方面的。请你从实验条件控制上找出可能的两个原因。
蚊子的幼虫孑孓生活在水中,它们的生活是否需要空气呢?我们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试回答下列问题:
(1)提出问题:孑孓的生活需要空气吗?
(2)作出假设:孑孓的生活需要空气。
(3)实验设计:
①取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放入等量清水;
②如图,取20只孑孓放入甲烧杯中,并用一细铁丝网罩住,另取______只孑孓放入乙烧杯中,不在每组各用一只孑孓的原因是 ;
③将甲、乙两烧杯放在适合孑孓生活的同一环境中;
④观察甲、乙两烧杯中孑孓的生活情况;
⑤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____ _.
(4)实验结果:甲烧杯中的孑孓______,乙烧杯中的孑孓______.
(5)得出结论:___ ___.
下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施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了。请回答:
(1)甲图中肉汤仍然保鲜的是____瓶,而将其瓶颈打 断后肉汤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____ 进入瓶内。
(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
A.瓶子的大小
B.细菌的有无
C.肉汤的多少
D.空气的有无乙图中控制该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甲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则是___ 。
(3)这个实验证实了细菌()
A.是自然发生的
B.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探究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将50粒大小相似的玉米种子分成5份,放在5个培养皿中进行培养,记录观察实验现象如下表,请你分析回答问题.
分组 |
1号培养皿 |
2号培养皿 |
3号培养皿 |
4号培养皿 |
5号培养皿 |
光照 |
有光 |
有光 |
无光 |
有光 |
无光 |
温度 |
25℃ |
4℃ |
25℃ |
25℃ |
25℃ |
干湿状况 |
潮湿 |
潮湿 |
干燥 |
水淹没种子 |
潮湿 |
发芽数量 |
9粒 |
0粒 |
0粒 |
0粒 |
8粒 |
(1)1和4作对照变量是 ,实验结果说明了 .
(2)若要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用 两组作对照实验.
(3)1号和5号对照能否证明光是玉米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
(4)玉米种子萌发的过程中 生长最快,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
(5)玉米种子的萌发初期,营养来自种子 ,从种子萌发到长成完整的植物体,有机物的变化是 .
如下图所示,在一个较大的玻璃缸中,下层装入颜色较深的黏土,第二层装入颜色较浅的沙土,上层装入颜色较深的黏土。每层都稍加按压,玻璃缸中的土要保持一定的湿度。选几条生长良好的蚯蚓放入缸内,每天都投入腐烂的树叶作为食物,玻璃缸上盖一玻璃片,但不要盖得过严。将以上装置放入温暖见阳光处5~6天,并观察土壤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8分)
(1)为什么不能盖得过严? 。
(2)观察到的现象是(只考虑土壤的变化): 。
(3)此实验说明: 。
(4)实验完毕后应注意什么? 。
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有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取两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贴上甲、乙标签.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人经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甲、乙两瓶中同时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如图)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一瓶中的蚯蚓蠕动逐渐减弱,一段时间后就不动了?_____.
(2)这一实验说明环境中的哪一个因素影响蚯蚓的生活?_____.
(3)蚯蚓的呼吸依靠_____来完成.
(4)在本实验中设置甲瓶的作用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