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 下图是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_℃时,A、C的溶解度相等.
(2)如果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可用 的方法得到较纯的A物质。
(3)在t2℃时,向50克的水中加入25克A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为_______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亚硫酸盐的一些性质和碳酸盐的性质类似,如:
(亚硫酸钠)溶液呈碱性,
(亚硫酸钡)是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工业上常用
来吸收
气体.现有吸收
一段时间后的
样品,请选用下列试剂:盐酸、稀硫酸、蒸馏水、
溶液、
溶液[已知
溶液呈中性〕、
试纸、石蕊指示剂,仪器自选,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判断该样品
是否反应完全,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1)取少量吸收
一段时间后的
样品,用适量蒸馏水完全溶解;
(2)用试管取少量该样品溶液;
(3)往试管中逐滴加入,到时,停止加入;
(4)后续实验的操作是:,若观察到,则
已完全反应.
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1)取甲、乙两试管,分别加人1%淀粉溶液各4毫升.(2)甲试管内加入2毫升唾液,乙试管内加入2毫升蒸馏水.(3)同时将两试管置于37℃的温水中恒温10分钟后取出,分别滴加1滴碘液.(4)观察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
(2)请设计一张实验记录表,将实验步骤及正确操作后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填入表中.
(3)有同学认为设计上述实验时,应确保甲、乙两支试管中的pH相同,但不必考虑pH大小.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说出理由.
某实验小组利用废硫酸液制备
并研究
加热分解的产物.
(一)
的制备
(1)将
研成粉末的目的是.
(2)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
和(填写化学式).
(3)反应Ⅲ中相关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你认为反应Ⅲ在常温下能实现的原因是.
物质 |
|
M |
||
溶解度/g(25℃) |
34.0 |
11.1 |
37.2 |
19.5 |
(4)不用水而用饱和
溶液洗涤反应Ⅲ所得晶体的目的是;为检验此晶体是否洗涤干净,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先加入(选填序号,下同),振荡、静置,再向上层清液中滴加,观察现象即可判断.
a.
溶液 b.过量的
溶液 c.过量的
溶液
(二)研究
加热分解的产物.
(5)分离所得的
含有
,可用盐酸除去,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6)为了测定
和
的质量比x:y,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夹持仪器省略)进行实验.
①实验前首先要,再装入样品.装置A的作用是.
②已知
在160℃生成
,1350℃时
开始分解;
在900℃时分解完全.现控制B装置温度900℃进行实验并采集了如下数据:
a.反应前玻璃管与样品的质量m1g b.反应后玻璃管中固体的质量为m2g
c.装置C实验后增重m3g d.装置D实验后增重m4g
某同学选用b、d或c、d数据组合求出x:y的值,若无装置E,则实验测定结果将(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你认为还可选用上述的(选填序号)两个数据组合也可求出x:y的值.
(7)
受热会逐步失去结晶水.取纯净
固体3.44g,放在(5)的实验装置B中进行加热,测定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①G点固体的化学式是.
②将T2~1400℃温度段加热固体所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
溶液中,溶液褪色,则H~I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标号①②的仪器名称:①,②.
(2)实验室选用
装置制取
,气体收集完毕时,应先(填"从水中取出导气管"或"熄灭酒精灯").
(3)实验室可用
固体和熟石灰混合加热制取
,应选择发生装置为(选填序号).
(4)选择发生装置
和收集装置(选填序号)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
,若将发生装置由
改为
,其优点是.
①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
,除杂装置(如图)的导管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选填字母);
a.1→2→4→3 b.2→1→3→4
c.4→3→1→2 d.3→4→2→1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饱和
溶液的作用.
②写出用澄清石灰水检验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向
粉与过量稀
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
溶液,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无气泡产生;继续滴加
溶液,有气泡出现;反应后滴加
溶液有白色沉淀.
(1)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产生气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