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2.28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8.5%,收入增长26.4%,创历史新高,明显拉动了经济发展,再一次证明“假日经济”的重要作用。据此完成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假日经济”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
②“假日经济”说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③各级政府必须加强对“假日经济”的宏观调控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②③ |
“假日经济”的最主要意义在于( )
A.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 B.货币回笼,稳定市场 |
C.扩大就业,增加收入 | D.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
以下对旅游业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旅游业是旅游活动的媒介 | B.旅游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第三产业 |
C.旅游业是“无烟工业” | D.旅游业是一种综合性的行业 |
节假日各旅游景点游客爆满,票房收入大增,这说明要成为旅游者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①出游欲望 ②较丰盈的经济条件 ③闲暇时间 ④方便、安全的交通工具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读长江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的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关于长江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的变化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2011年的季节变化比2012年大 |
B.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较大 |
C.2012年的年际变化比2011年大 |
D.11月的季节变化最小 |
影响长江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气温 | B.降水 | C.径流量 | D.污染物来源 |
可能蒸发量指在下垫面足够湿润条件下,水分保持充分供应的蒸发量。读中国部分区域干燥度等值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根据图中等值线的分布规律推测干燥度是指
A.降水量与实际蒸发量之比 | B.实际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 |
C.降水量与可能蒸发量之比 | D.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 |
关于该区域干燥度分布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等值线弯曲的原因是位于山地背风坡 |
B.乙处比丙处干燥度变化慢 |
C.本区域干燥度自南向北递增 |
D.影响该区域干燥度分布最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 |
下图是南美洲西部纬度20°附近某地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中①、②、③、④四条虚线正确表示图中河流分水线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以图中分水线为界,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
A.相对高度更大 | B.流域面积更小 |
C.矿产资源更丰 | D.雪线高度更低 |
根据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推出
A.甲地降水比乙地少 | B.甲地植被覆率比乙地低 |
C.甲地气温比乙地低 | D.甲地河流水量比乙地大 |
国际上把含热29307.6千焦的燃料定为一千克标准煤。1978年和2007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分别为62770万吨标准煤和235445万吨标准煤。下图是我国1978年和2007年能源生产构成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978年和2007年我国能源生产构成的共同特点是
A.以原煤为主 | B.以石油为主 |
C.天然气比重上升 | D.原煤的比重下降 |
1978年到2007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生产构成下降了,但总量还增加了,其原因是
A.原油的需求量减少 | B.国际原油日益紧张 |
C.能源生产总量大增 | D.新能源的大量使用 |
原煤、石油和天然气即可作为能源,也可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以原煤、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可发展
A.钢铁工业 | B.化学工业 | C.有色冶金 | D.制糖工业 |
图甲和图乙分别是大不列颠岛南部地区的地形和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甲地区降水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山地迎风坡 | B.距离海洋遥远 |
C.地处西风雨影区 | D.陆地轮廓完整 |
图示东部地区商品农业发达,影响该地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和气候 | B.交通和政策 |
C.水源和土壤 | D.市场和饲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