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甲、乙两景观图”。据此完成小题。
欲达到最佳的观赏效果,应做到( )
①甲,宜在适当的距离仰视 ②乙,应在视野开阔的至高点俯瞰
③均宜在适当的距离内平视 ④均应选择特定的位置观赏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反映了此类景观欣赏时( )
①宜动态欣赏 ②把握好观赏时机 ③体会“人在画中游”的佳境 ④抓住景观特点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下图是“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按城市化发展过程,下列四幅图的排序依次是()
| A.a-d-b-e | B.a-c-d-b |
| C.d-b-c-a | D.c-d-b-a |
该城市在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
| A.城市人口逐渐向市中心集聚 |
| B.出现逆城市化趋势 |
| C.城市用地规模逐渐减小 |
| D.市区交通流量明显减小 |
b图中距市中心8千米处,最有可能分布的城市功能区是()
| A.商业区 |
| B.行政区 |
| C.工业区 |
| D.住宅区 |
环境人口容量即环境承载力,是指某国家或地区可供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据此回答下列各题。下列因素中,不属于对环境人口容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A.科技发展水平 | B.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
| C.宗教信仰 | D.资源 |
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的物质生活水平应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 |
| B.最多能供养多少人生存来确定 |
| C.智力、技术条件不用考虑 |
| D.只以本地的丰歉来确定 |
读我国人口增长预测图,回答下列各题。
我国人口总数达到最高峰的时间大约在
| A.2010年 | B.2015年 | C.2025年 | D.2028年 |
从图示信息分析,未来20年我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不包括
| A.劳动年龄人口高峰 | B.老龄人口高峰 |
| C.总人口高峰 | D.育龄人口高峰 |
下表为四个国家某一年的人口变动数据,回答下列各题。
| 国家 |
甲 |
乙 |
丙 |
丁 |
| 人口出生率(%) |
2.9 |
2.6 |
2.4 |
1.3 |
| 人口死亡率(%) |
2.3 |
1.2 |
1.0 |
1.1 |
| 人口增长率(%) |
0.6 |
1.4 |
1.4 |
0.2 |
| 人口迁移率(%) |
-0.2 |
-0.1 |
0.1 |
0.2 |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人口增长属于“高低高”类型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四个国家中,最可能是发达国家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目前,全世界有60%的地区面临供水不足,许多国家正在闹水荒。特别是在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的大城市,用水量大大超过当地水源的供应能力,缺水问题更为突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水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①世界上水资源的数量本来就少②世界上水资源总量本来丰富,但地区分布不均③部分地区水污染十分严重,为水质型缺水④人口的激增和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
|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新加坡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其原因主要是()
①新加坡年的降水总量十分稀少②新加坡的年降水量虽丰富,但境内没有河流③新加坡年降水量虽十分丰富,但地区分布与季节变化都十分不均匀④人口的激增与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水的需求量大
| A.③④ | B.②④ | C.①④ | D.①② |
世界上缺水国家或地区的共性是()
| A.降水稀少 | B.远离海洋 | C.淡水资源匮乏 | D.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