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齐国实行了“相地而衰征” 的新税制,其主要历史作用是
A.促使耕地转向私有 | B.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
C.减轻农民负担 | D.确立封建制度 |
“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该材料所述的中国古代机构是
A.唐朝门下省 | B.宋朝中书门下 | C.元朝中书省 | D.明朝内阁 |
《晋书·段灼传》载:“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这种选官用人的制度其最大的弊端在于
A.选官用人的标准不明确 | B.公卿贵族把持选官权,任人唯亲 |
C.人才评级的设置不合理 | D.选拔人才的效率低下 |
唐代以三省首长“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指三省首长)职,而假以他名。”这种做法的影响不包括
A.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 | B.使三省首长职责模糊 |
C.降低了行政效率 | D.提高了办事效率 |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写道:“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这一“划时代的突破”指的是
A.西周实行分封制 | B.秦始皇全面推行郡县制 |
C.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 D.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
《汉书·刘辅传》中提到“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由此可见,中朝
A.创立于东汉 | B.长官亦为宰相 |
C.由皇帝亲信近臣构成 | D.参与政事的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