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比对中国的文化更感兴趣。”欧洲人对中国的态度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 B.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 |
C.工业革命的开展 | D.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加深 |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下列选择中,属于邓小平理论中“吸收和借鉴”表现的是()
A.“一五计划”工业化方针 | B.和平赎买的改造政策 |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下列是1980—2010年中国出口商品结构表。该表不能直接反映的是()
1980—2010年中国出口商品结构(数据中国海关统计)
1980年 |
1990年 |
2000年 |
2010年 |
|||||
金额(亿美元) |
比重(%) |
金额(亿美元) |
比重(%) |
金额(亿美元) |
比重(%) |
金额(亿美元) |
比重(%) |
|
出口商品总额 |
181.2 |
100.0 |
620.9 |
100.0 |
2492.1 |
100.0 |
15777.5 |
100.0 |
初级产品 |
91.1 |
150.3 |
158.9 |
125.6 |
254.6 |
10.2 |
817.2 |
5.2 |
工业制成品 |
90.1 |
49.7 |
461.8 |
74.4 |
2237.5 |
89.8 |
14962.2 |
94.8 |
机电产品 |
13.9 |
7.7 |
110.9 |
17.9 |
1053.1 |
42.3 |
9334.3 |
59.2 |
高新技术产品 |
—— |
—— |
—— |
—— |
370.4 |
14.9 |
4924.1 |
31.2 |
A.80年代实现了由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
B.90年代以来机电产品的出口比重越来越大
C.进入新世纪以来,高新技术产品成为出口新的增长点
D.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等的出口总额已超过国有企业
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某中学学生对中法建交的历史背景进行讨论。下列选项中分析合理的是()
A.美国与中国关系的正常化,促使法国改变对中国的态度 |
B.法国戴高乐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希望摆脱美国控制 |
C.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法国不能忽视庞大的中国市场 |
D.中法建交表明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 |
新中国成立后,主要贸易伙伴限于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1957年我国于广州创办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通称“广交会”),以港澳和东南亚为重点发展对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贸易,广交会是中国适应新形势的对外贸易场所。材料反映出()
A.中国对外贸易形成“一边倒”格局 | B.中国对外贸易的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
C.中国开始呈现出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 D.中国彻底打破了美国对华经济封锁 |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于孙先生的原则的。……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而这个国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材料表明新民主主义经济()
A.实现了孙中山“耕者有其田”的思想 |
B.与新三民主义的经济思想本质一致 |
C.消灭私有制,实现了社会的平等发展 |
D.是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成分并存的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