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海国图志》记载:“(某国)都城有公会所,内分两所,一曰爵房,一曰乡绅房。爵房者,有爵位贵人及耶稣教师处之;乡绅房者,由庶民推举有才识学术者处之。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之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辗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寝其事物论。”这段文字描述的制度最有可能的是

A.英国的议会制 B.法国的共和制 C.美国的三权分立制 D.德国的君主立宪制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英国内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进入19世纪,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自恃富强,动违禁令……日形狂诞”。1833年,英国取消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独占权。英国这样做的出发点是

A.早期资本输出 B.开拓商品市场
C.独霸整个印度 D.巩固远东霸权

下图为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该时期

A.英国开始确立海上霸主地位
B.英国处于世界经济中心地位
C.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D.世界贸易走向制度化

自16世纪30年代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多,英、法上涨2倍至2倍半。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B.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C.贵金属的大量涌入 D.西欧各国纸币贬值

从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开始,西方殖民者走遍全球,凡海水所及之处,几乎均有他们的踪迹,直至19世纪末世界终于被瓜分完毕,其势力蔓延到世界各个角落为止,全球化初具雏形。在这个过程中,资本主义表现出来的最大特性是

A.无限的扩张性 B.统治的残暴性 C.极端的掠夺性 D.竞争的激烈性

“太平洋西岸和大西洋东岸几乎没有过直接的交往,欧洲黑暗时期正是亚洲国家空前繁荣的年代。”据此,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材料反映的是16世纪的状况
B.不能直接交往的主要原因是商路受阻
C.资本主义萌芽导致“欧洲黑暗”
D.亚洲的“繁荣”激发了欧洲人遐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