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秦荣光在《上海县竹枝词》中说:“我乡农妇向端庄,少女专求纺织良。自设缫丝轧花厂,……上工一路散工时,环绕浮头状醉痴。脚捏手牵诸丑态,竟容白昼众旁窥。”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此现象发生在鸦片战争后 ②上海出现近代生产方式
③农妇都在民族企业中工作 ④作者思想非常保守落后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④ |
一名英国学者对《环球时报》记者称,英国人把议会比作政坛“大本钟”——除了“还在那里闹出动静外,没有更大用处”。这表明( )
| A.代议制民主政治已丧失其存在基础 | B.议会不再代表广大选民的利益 |
| C.英国人厌倦了资产阶级的民主 | D.行政权的扩张弱化了议会权力 |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
|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利 | 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垒议会 |
|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 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典,传播到欧洲大陆、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区的法律文献是( )
| A.《万民法》 | B.《1787年宪法》 | C.《权利法案》 | D.《拿破仑法典》 |
李雅书等在《古代罗马史》中谈到:15- 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到19世纪初,则更出现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由此可见罗马法( )
| A.为资本主义规范了社会秩序 | B.推动了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 |
| C.为资本主义立法提供了范本 | D.保障了西欧社会资本原始积累 |
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对这段话的理解准确的是( )
| A.罗马法具备了严格的法律强制性 | B.罗马法巩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
| C.罗马的扩张促进了商业活动的发展 | D.罗马法官滥用权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