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后,谷雨前,又种高粱又种棉”“谷雨前,先种棉;谷雨后,种瓜豆”。下列关于这些谚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清明、谷雨是二十四节气里的两个节气 ②二十四节气是北宋沈括制订的 ③这些说法没有任何科学性可言 ④这些谚语我国古代农民对生产经验的总结
A.①②④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③④ |
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
A.包含有朴素辩证认识 | B.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
C.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 | D.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 |
近代学者借用朱熹的“格物致知”一词,把西方自然科学称为“格致之学”,朱熹所说的“格致”的含义是
A.通过接触世间万物体会各种知识 | B.通过实践探索客观规律和真理 |
C.强调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 D.通过研究自然科学认识人类社会 |
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
B.“百家争鸣”、“罢黜百家”、理学盛行 |
C.“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
D.“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
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为此,他向汉武帝提出
A.天人感应学说 | B.君权神授思想 |
C.独尊儒术建议 | D.崇尚法治 |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塞翁失马” 的漫画。故事出自《淮南子•人间训》中。后人由此得出“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塞翁得马,焉知非祸”的结论。它所表达的观点最接近于
A.老子 | B.庄子 | C.孔子 | D.孟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