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诗圣杜甫诞辰1300周年。回答题。近期一组名为“杜甫很忙”的系列图片在微博上疯转。图片中杜甫时而肩扛机枪,时而脚踏摩托……,引发了网络热议和集体围观。对这一文化恶搞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它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③文化创作要注意把握尺度,尊重传统文化
④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是文化恶搞出现的重要原因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杜甫是“大地的诗人”,他如此真切、如此深情地注视着吾土吾民。他对公正的关切,对天下苍生的关怀,源于他最深刻的生命体验。杜甫活着,他依然行走于大地……这表明( )
A.以人为本,维护人民利益始终是中华文化的价值追求 |
B.立足实践,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才能获得艺术的永恒 |
C.中华文化的感召力源于中华民族仁爱、中和的善良本性 |
D.中华传统美德以其先进性推动中华文化从历史走向未来 |
近年来经济不景气,欧美各国居民消费逐步萎缩,世界经济何时走出低谷仍不明朗,各国居民对各类耐用消费品及享受性消费的支出明显减少。这表明:
①生产的数量和质量决定消费水平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重要作用
③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 ④预期收入也会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2009年以来,在保持经济稳定发展过程中,民生问题被置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教育、住房、医疗等重大问题都得到了高度关注。这从哲学上要求我们要()
A.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 B.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 |
C.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 D.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流 |
危机,即危险和机遇伴生。危机既有危害深重的一面,也有良机潜伏的另一面;而且,往往危有多深,机就有多大。“危”与“机”并存,我们应该学会转“危”为“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依存②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向对立面转化
③看问题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④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
A.① | B.①②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参加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代表一致认为:人类不是气候的主宰者,而是依存者。人与气候的关系是互动的,因此也应该是友好的。这从哲学上看()
A.人们在实践中逐步加深了对自然规律和周围环境的认识 |
B.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它能为建立一个更加美好、和平的世界发挥重要作用 |
C.人与气候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
D.在人类善待大自然的同时,大自然也会友好地善待人类 |
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突破的特权。从根本上是因为()
A.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 B.人能认识世界,但认识总是有限的 |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 D.客观世界与实践都是无限变化发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