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现代的中华通史,则是一部‘民主政治史’”。从“过去”到“现代”的历史分界点应该是下列各项中的
| A.鸦片战争 | B.辛亥革命 | C.新文化运动 | D.五四运动 |
《板垣记略》载:“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材料说明清初
| A.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 B.皇权受到一定牵制 |
| C.简化处理政务的手续 | D.内阁决策国家政务 |
研究者指出,科举制的积极意义不仅在于它所促成的“上升”型流动,也在于其“下降”型流动。对科举制“上升”和“下降”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中央加强了对选官的控制 | B.促进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 |
| C.提高官员群体的文化素质 | D.平衡官员来源的地域分布 |
周礼规定国家举行祭祀大典或葬礼时,“天子九鼎”、“诸侯七鼎”。下图为春秋时期郑庄公祭祀坑遗址出土文物,这一发现可以说明
| A.春秋时期严格的等级制 | B.考古发现具有偶然性 |
| C.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 D.分封制向郡县制转型 |
下图是一张抓拍到的1961年某日在铁丝网网成的柏林墙即将封闭的一瞬间,一个参与围墙行动的东德士兵突然跃过铁丝网,投奔西德一方的照片,作为一手史料,可用于研究
| A.美苏冷战 |
| B.欧共体成立 |
| C.马歇尔计划推行 |
| D.苏联解体 |
罗斯福新政是西方国家首次以政府形式在价值观上对“社会达尔文主义”(优胜劣汰)提出回应与挑战。新政中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 A.整顿财政金融秩序 | B.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
| C.加强社会保障措施 | D.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