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依官名论,也即是在内廷管理文件之意,侍中(门下省长官)则是在宫中侍奉皇帝。魏晋时期,皇帝将宰相之权交由这些私属代行……到唐代,则全由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的执政官,把以前的宰相职权正式分配给三省。”这种变化体现了( )
A.唐代的相权一分为三 | B.唐代政府对皇室内廷干政的削弱 |
C.唐代的皇权得以强化 | D.唐代中央机构完全沿袭魏晋时期 |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中说:“一个传教士在基督教世界中只是一个职位的充任者而已。当他担任某种职位时,他享有较高的地位;当他被免职之后,他仍是一个农民或一个市民,与其余的人并无分别。” 他想强调的是()
A.人在上帝面前享有平等权利和地位 |
B.传教士可能随时被免职 |
C.农民或者是市民都有可能成为僧侣 |
D.世俗权力一定高于教权 |
塞万提斯在其《堂·吉诃德》一书的序言中申明:“这部书只不过是对于骑士文学的一种讽刺”,目的在于“把骑士文学地盘完全摧毁”。此书创作目的根源于()
A.骑士文学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
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文化的变革 |
C.思想解放运动深入发展推动文学革命 |
D.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对落后阶层的打击 |
有人认为:“人文主义这种富丽豪华的运动只能以富庶而闻名的意大利作为最适合的土壤,一旦跨越阿尔卑斯山,传播到贫穷的北方世界,它就由对优美的古典文化的考据和模仿运动演变成民族语言文学的复兴运动。”“民族语言文学的复兴运动”是指()
A.文艺复兴 | B.资产阶级革命 |
C.启蒙运动 | D.宗教改革 |
拉莫特·勒瓦耶在其著作《异教徒的德行》中写到:“人们可以说孔子和苏格拉底一样,运用他们在伦理方面的权威,使哲学回到人间。”以下能够充分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他们都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 |
B.他们都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
C.他们都关注知识对人的改造 |
D.他们都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
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一改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这反映出()
A.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改变 | B.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
C.社会生活决定文学内容 | D.社会阶层地位变动频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