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伯罗奔尼撤战争史》中,雅典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借尼西阿斯之口说出了这样一句话:“男人就是城邦。”对这句话理解有误的是
A.体现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 | B.城邦是所有男子构成的联合体 |
C.主要是全体公民精神上的联合 | D.强调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责任 |
有学者认为,“罗马法中体现和包含了可以适用于全部人类社会的、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的人文思想、行为规范和交往规则,这就是罗马法能够长久不衰的生命活力之所在。”此语评论罗马法的视角是( )
A.社会变迁 | B.阶级分析 |
C.道德标准 | D.文明传承 |
英国学者梅因指出:“所有古代社会往往为了轻微的骚动就有被颠覆的危险,所以单单出于自卫的本能,就足以迫使罗马人要想出某种方法来安排外国人的权利和义务,否则他们也许会——而这是古代世界中一种真正重要的危险——用武力斗争来解决争执。”下列各项与此相吻合的是( )
A.罗马共和国发展为罗马帝国 |
B.罗马法由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 |
C.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
D.罗马法由零散发展到系统完备 |
《十二铜表法》是古代罗马制定的最早的成文法典,因传说刻在12块铜表上而得名,公元前452年开始铸造,花了1年多时间才铸造完成,并公布在罗马广场。它的历史意义是( )
A.标志着罗马法的成熟 |
B.在平民要求下设立,体现民主政治的性质 |
C.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
D.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的利益,适应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
有学者在论及《十二铜表法》时指出:“即使是最严峻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或任意解释法律要好一些。”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 )
A.是人类历史上最严峻的法律 |
B.具有成文法的进步意义 |
C.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
D.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 |
下面为古代雅典居民构成图。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雅典民主政治完善 |
B.雅典地域辽阔、人口众多 |
C.雅典民主范围有限 |
D.雅典人民主权观念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