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铜表法》第六表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这一规定从本质上表明《十二铜表法》
A.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 B.保护物品所有者的私有财产权 |
C.限制贵族的特权,维护平民的利益 | D.已经发展到罗马法的成熟阶段 |
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材料反映了
A.顾炎武意识到宋明理学的危机 | B.王阳明倡导“经世致用” |
C.顾炎武主张摒弃孔孟儒学 | D.王阳明深受西方思想影响 |
“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这段话提倡
A.格物致知 | B.发明本心 |
C.克己复礼 | D.经世致用 |
“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一主张
A.由汉武帝提出 | B.巩固了“大一统”局面 |
C.是文化宽容政策 | D.有利于学术的自由发展 |
“明明是流氓地痞、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发迹的人,只要一登皇位,就自然而然戴上这样神圣的光环(即‘奉天承运’、‘继天立极’)”。下列为“戴神圣光环”提供相应理论基础的历史人物是
A.孔子 | B.董仲舒 |
C.王阳明 | D.李贽 |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