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装置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它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 。
(3)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 (填“c端”或“d端”)通入。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现有“C、H、O、Na”五种元素,请按下列要求用化学式填空:
①医疗急救所用的气体;
②生物体中最多的物质;
③侯氏制碱法制的的“碱”;
④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剂是。
(2)干电池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品。根据下图一节普通干电池的截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碳棒的主要成分是:;(填物质名称)
②二氧化锰的物质类别是:;
③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④套在碳棒上铜帽的可能作用是。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若选用A装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还需补充的一种仪器是(填名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室若选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则需要改正的一点是,
请你写出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3)用制取的二氧化碳进行如下实验:
(I)向蒸馏水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
(Ⅱ)向其中一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
(Ⅲ)将通入二氧化碳的试管加热
①实验(II)中溶液变为色;
②实验(III)中加热之后,溶液又变为色,解释出现此现象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同学们在做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后,废液缸中盛有大量的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不考虑其它杂质)。为了对废液进行处理,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废液缸上层清液20.0g于烧杯中,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5.3%的碳酸钠溶液直至过量,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计算:
①当废液中盐酸完全反应时,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多少?
②当废液中两种物质刚好消耗完毕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7分)我市有江苏最长的海岸线、最大的沿海滩涂、最大的海域面积……“沿海兴,则盐城兴”。某校学生以此为主题展开相关研究。
(1)盐城在古代以盛产“盐”而得名。通过晾晒海水或煮盐井水等,可以得到粗盐。
①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中含有少量的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可通过下列步骤除去:
溶解→过滤→(填写操作步骤)。如果两次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原因可能是:(写出一种即可)。
②粗盐提纯实验中,先称取5.0g粗盐,量取10mL水只溶解4.0g粗盐,最终得到3.6g精盐,则精盐的产率是。
(2)许多反应都有盐类物质生成,请写出两种制取氯化铜的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①;
②。
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甲、乙两同学对其产生探究兴趣。
(1)甲同学将固体氢氧化钠放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并振荡,试管壁发烫,于是他得出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推理不合理,理由是。
(2)乙同学为了验证甲同学的结论,将实验加以改进:将稀硫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混合溶液的温度随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由图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填“放热”或“吸热”)反应,B点表示的含义是。
②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pH逐渐。到达C时溶液中溶质有。
(3)丙同学将稀硫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他认为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请你分析变质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丁同学将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时没有明显现象,于是他想借助下列物质来验证反应是否真的发生,肯定不可行的物质是。
A.BaCl2 | B.pH试纸 | C.紫色石蕊溶液 | D.无色酚酞溶液 |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以下生活中的问题:
(1)五一节期间,小明去郊游野炊。爸爸告诉他,野炊要注意防火安全,野炊结束后,应及时把火熄灭。可采用的灭火方法有:(写一点即可)
(2)羊寨桃花源的农民发现他种植的果树生长迟缓,叶色淡黄。你会建议他施用的一种复合肥料是(填序号)。
A.KNO3 | B.NH4NO3 | C.CO(NH2)2 | D.Ca(H2PO4)2 |
(3)通常所说的煤气中毒是指由(填物质化学式)引起的中毒。
(4)检验某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