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是某次发射人造卫星的示意图,人造卫星先在近地圆周轨道1上运动,然后改在椭圆轨道2上运动,最后在圆周轨道3上运动,a点是轨道1、2的交点,b点是轨道2、3的交点,人造卫星在轨道1上的速度为v1,在轨道2上a点的速度为v2a,在轨道2上b点的速度为v2b,在轨道3上的速度为v3,则以上各速度的大小关系是(    )
 
| A.v1>v2a>v2b>v3 | 
| B.v1<v2a<v2b<v3 | 
| C.v2a>v1>v3>v2b | 
| D.v2a>v1>v2b>v3 |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内电阻为r,C为电容器,R。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开关闭合后,灯泡L能正常发光;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灯泡L变亮 | 
| B.电容器C的带电量将增大 | 
| C.R0两端的电压减小 | 
| D.电源的总功率变小,但电源的输出功率一定变大 | 
某同学在研究电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时,得到了电子由a点运动到b点的轨迹(图中实线所示),图中未标明方向的一组虚线可能是电场线,也可能是等势面,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判断是()
| A.如果图中虚线是电场线,电子由a点运动到b点,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 | 
| B.如果图中虚线是等势面,电子由a点运动到b点,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 | 
| C.不论图中虚线是电场线还是等势面,a点的场强都大于b点的场强 | 
| D.不论图中虚线是电场线还是等势面,a点的电势都高于b点的电势 | 
如图所示,直线A.抛物线b和曲线c分别为某一稳恒直流电源在纯电阻电路中的总功率P、电源内部发热功率Pr、输出功率PR随电流I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A.电源的电动势为9V,内阻为1Ω
 B.电源的电动势为3V,内阻为3Ω
 C.图像中任意电流值对应的P、Pr、PR间的关系为P>Pr+PR
 D.电路中总电阻为2Ω时,外电阻上消耗的功率最大且为2.25W
如图,从竖直面上大圆(直径d)的最高点A,引出两条不同的光滑轨道,端点都在大圆上,同一物体由静止开始,从A点分别沿两条轨道滑到底端,则()
| A.所用的时间相同 | 
| B.重力做功都相同 | 
| C.机械能不相同 | 
| D.到达底端的动能相等 |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日电(记者张辛欣)1日,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的返回器经历了数天的太空之旅后平安回家,标志着探月工程全面转入无人自主采样返回新阶段。中国探月工程以无人探测为主,分三个实施阶段:“绕”“落”“回”三步走。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成功着陆月球。设探月卫星可贴近月球表面运动且轨道是圆形的,已知地球半径约是月球半径的4倍,地球质量约是月球质量的81倍,地球近地卫星的周期约为84min,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
| A.绕月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探月卫星,其运动周期约是80min | 
| B.设想宇航员在月球表面上做自由落体实验,某物体从离月球表面20m处自由下落,约经4.5s时间落地 | 
| C.嫦娥三号卫星最小以7.9km/s的速度离开月球才能成为绕月卫星 | 
| D.绕月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探月卫星,其向心加速度约是4m/s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