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一根轻弹簧上端固定在O点,下端拴一个小球P,开始时,小球处于静止状态.现对小球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外力F,使小球向右缓慢偏移,依次经过A点和B点,已知A、B两点分别在如图直线OM和ON上,但图中未标出具体位置,弹簧的伸长量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B点比A点高 |
| B.B点比A点低 |
| C.B点与A点高度相同 |
| D.B点可能比A点高,也可能比A点低 |
汽车进行刹车试验,若速率从8 m/s 匀减速至零,须用时间1 s ,按规定速率为8 m/s 的汽车刹车后拖行路程不得越过5.9 m,那么上述刹车试验的拖行路程是否符合规定()
| A.拖行路程为8 m,符合规定 | B.拖行路程为8 m,不符合规定 |
| C.拖行路程为4 m,符合规定 | D.拖行路程为4 m,不符合规定 |
两列火车相向而行,第一列火车的速度大小为36km/h,第二列火车为54km/h。第一列火车上的乘客测出第二列火车从他旁边通过所用的时间为5s。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 A.两列火车的长度之和为125m |
| B.第二列火车的长度是125m |
| C.第二列火车的长度是75m |
| D.由于第一列火车的长也未知,故无法求出第二列火车的长 |
有些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可以明显地看出滑动的痕迹,即常说的刹车线,由刹车线长短可以得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大小,因此刹车线的长度是分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依据,若汽车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7m/s2,刹车线长是14m,则可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大约是()
| A.14m/s | B.20m/s | C.10m/s | D.7m/s |
火车从甲站出发,沿平直铁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紧接着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乙站
恰好停止.在先、后两个运动过程中 ( )
| A.火车的位移一定相等 |
| B.火车的加速度大小一定相等 |
| C.火车的平均速度一定相等 |
| D.所用的时间一定相等 |
第四次提速后,出现了“星级列车”。从其中的T14次列车的时刻表可知,列车在蚌埠至济南区间段运行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
T14次列车时刻表
| 停靠站 |
到达时刻 |
开车时刻 |
里程(KM) |
| 上海 |
┅ |
18:00 |
0 |
| 蚌埠 |
22:26 |
22:34 |
484 |
| 济南 |
03:13 |
03:21 |
966 |
| 北京 |
08:00 |
┅ |
1643 |
A.103.7Km/h B.109.8Km/h C.120 Km/h D.100 K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