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固定斜面上除AB段粗糙外,其余部分光滑,物块与AB段间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当物块从斜面顶端滑下后,经过A点的速度与经过C点时的速度相等,且AB=BC.已知物块通过AB段和BC段所用时间分别为t1和t2,动量变化量分别为△p1和△p2,则( )
A.t1=t2, △p1=△p2 B.t1>t2, △p1=△p2
C.t1<t2, △p1=△p2 D.t1=t2, △p1=-△p2
南宋时,杭州城市各街巷,到处散布有茶坊、酒肆、面店、财帛、绒线、酒酱、粮米等商店,所售货品极为丰富繁多,商贩顾客往来不绝。大商店的交易额更是惊人,“如遇买卖,动以万数”,“又有府第富豪之家质库,城内外不下数十处,收解以千万计”。材料主要表明当时的杭州
A.政治色彩已经消失殆尽 |
B.已经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商业非常发达 |
C.商业活动已经不受政府的监督 |
D.商业兼并之风盛行 |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
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A.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 |
B.秦朝的中央官制体现此“原理” |
C.作者对“原理”长期不变感到不满 |
D.作者对“后世”官制持否定态度 |
学者黄中业指出,“分封”一词源于《左传》,指的是周初“封建亲戚,以屏宗周”。分封一词的“分”字,是说受封的诸侯国是由西周中央王朝分出去的……。“封建”一词的“建”,是说由周王室派出的受封者所建立的是国家。这说明西周分封制
A.否认诸侯国对周王的隶属关系 | B.使诸侯国彻底独立于周王室 |
C.肯定诸侯国是周王室的臣属地 | D.主张建立若干独立的诸侯国家 |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为它
A.全面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 |
B.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
C.提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
D.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