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水性江南 王本道
江南是烟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江南出芳草鲜花,出才子佳人,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但江南又是英雄辈出的地方。古往今来,这里孕育过诸多骁勇的斗士,许多彪炳史册的著名战役所在地也是江南。那么,是什么力量使两种悬殊的气质能够天衣无缝地契合一地,且生生不息、历千年而不朽呢?     
一次重读《老子》,书中的一句名言让我顿开茅塞。“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老子的话,一语道破了水的柔弱秀美与坚韧顽强的两重性。江南是水乡,千百年来,是水,滋养着江南的风物、江南的人,孕育了江南独特的文化属性。    
江南的水,如轻纱薄雾,随风起舞,变幻无穷,滋润得江南的景物风姿绰约、江南的人风情万种。宋祖英的一曲《又唱江南》,浓缩了一年四季江南的秀美景色:“二月你看江南的花,花如野火遍地燃;清明你看江南的雨,细雨裹着万重山……”江南的人也一如江南的风物,温婉细腻,柔肠百转。“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那无边的波光水影之中,充溢着无边的风月。秦淮河上的桃花渡,莫愁湖畔的莫愁女,瓜洲古渡的杜十娘,西泠桥畔的苏小小,还有惠山的明月、西湖的断桥、绍兴的沈园……深受上天厚爱的才子佳人,在江南大地上留下了诸多生命的足迹和美丽的传说。就连江南人讲话也是吴侬软语,情真意切,唱起来就更让人心旌摇动。我十分喜欢的苏州评弹,唱词娓娓如述,琵琶弦乐清丽委婉,典型的水乡音乐优美儒雅,婉转沉静,就像曲水清流,清澈纯净又韵味悠长,就连草木也会为之摇曳。    
江南的水也时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势。这坚韧与顽强的性情,也涵养了江南的风物和江南的人那种英豪之气。江南大地布满了崇山峻岭,其中许多气势恢弘。杭州栖霞岭上的剑门,绍兴的会稽山,常熟的虞山,都雄伟挺拔,气宇轩昂,占尽风云。那山间的瀑布、涧水,山下的清流,是养育大山的支支血脉。江南的人,也因为有了“水性”,才有了那种独特的剑气。卧薪尝胆的勾践、竭忠尽智的岳飞、与扬州共存亡的史可法……众多仁人志士用生命与鲜血谱写了一首首壮怀激烈的诗篇。“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诗句至今读来,仍洋溢着当年的铁骨雄风。还有,活跃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文坛的鲁迅,更是把文人的凌厉剑气推向了极致。就连文雅隽秀的女子,在江南“水性”的润泽下,也尽显侠骨柔情,高风亮节。清末的秋瑾就是最优秀的代表。    
说到江南的“水性”,还应该涵盖她的秀慧与智巧。江南的水是很有灵气的,正是这灵秀之水,涵养了江南人的那种聪颖与睿智。远的不说,就说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籍的人就占了半数,近当代全国琴棋书画的大师,也大多出自江南。    
江南的水哺育了如水的江南。江南,一曲永远唱不完的歌,让人细细地品味着她的如诗如画和似水流年……
从全文看,江南的“水性”有哪些?它和江南有怎样的关系?
作者列举杜十娘和岳飞的事例,其作用有何异同?
“江南,一曲永远唱不完的歌,让人细细地品味着她的如诗如画和似水流年……”结尾这句话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王烈:甘做乡野一画贤
罗先哲
①王烈学画之初,就对竹兰情有独钟。四十余年来,他对宋代文同至清郑燮、蒲华等一百五十余位兰竹大家的作品,逐一反复研究,探索其神韵,得其精髓,力创新意,建造着属于自己的艺术殿堂。20 世纪70 年代中期,一个偶然的机会,王烈得知山东艺术学院院长于希宁教授家中有一部日文版的《支那书画大成兰竹集》。这部书在山东已是孤本,于先生视为家宝,从不外借。一个深秋飘雨的季节,王烈从淄博赴济南于先生家登门求借。他首先做了自我介绍,又当场作画。于先生被王烈的真诚和执著所感动,破例将画集借给王烈,但与其约法三章:一是只能自己看;二是必须亲自送还,不准邮寄,不准托人捎送;三是限期七天。王烈抱起画集,如获至宝地急速赶回淄博。他买了几大包饼干,提了几暖瓶开水,把自己反锁在屋里。整整五天六夜,他未走出房门,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看,又临摹了二百八十六张兰竹画。第七天中午,王烈赶往济南,推开于先生的家门。当于老得知他在五六天内竟然临摹了那么多兰竹画时,惊讶得半天说不出话来。王烈异常疲惫地赶回淄博,回到宿舍怎么也脱不下鞋子——脚背肿得撑破了皮,小腿肿得像牛腿。正是凭着这种执著精神,他的绘画技法越来越精。
②“师从古人,师从造化,师从我心”是王烈从事国画创作以来坚定不移的信念。20 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王烈九下江南写生。其间,同去的画友都忙里偷闲逛城市,买东西,他则一头扎进竹林里,细细观察体会,找素材、写生,一画就是几个小时。风雨雾露、春夏秋冬,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不同季节竹子的变化,历历在目,颇有心得。每次从江南返回淄博后,几百张写生素材摆满了床上地下,王烈一张一张地回想着翠竹的长势与变化。一时兴起,挥毫即作,江南幽篁,亭亭立于纸上。每一张画中,都融入了他的心血和才智,韵味无穷。
③在传承与变革的问题上,王烈经过多年的思索,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坚定不移地实践着。一是探索画竹的构图,大胆创新,不拘泥于古人,亦不蹈今人,精、简、奇、崛;二是在题款上,善于用简洁的文字,通俗易懂的词语,使题款与画作和谐一体,珠联璧合。东营市作家协会主席在一篇散文里写道:“王烈先生的兰竹,按其功力来说,已经可以进入大师之境界,但先生的闲云野鹤孤傲不群却影响了作品的传播。”
④“闲云野鹤,孤傲不群”。王烈的身上始终保持着传统文化人的这种品格。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已届不惑之年的王烈,远离闹市,在颜山城南山顶一间小屋里住了下来——那原是看林人的山房,这座小山房,不足二十平方米,四周无路,全是碎石,路滑难行。他在这里一住就是三年。除非有紧急的事情他才下山到单位去,平常就在此专心致志地创作,生活非常艰苦,他却十分舒心。
⑤1993 年内退后,王烈毅然离开城市,回到老家利津县台子庄的老宅子里。干干净净的农家院落,低矮的院墙,简陋的木门,门上方镶着“兰竹苑”的牌匾,院里栽种着翠竹和兰草,满院滴翠。屋前有供来访朋友喝茶、聊天、下棋用的石桌石鼓。堂屋门口贴着他书写的一副对联,上联是:泥舍久居心自乐,下联为:篱院长守身更舒。横批:老屋隐士。
⑥有媒体记者采访他,问他为何避居乡间,王烈坦诚地说:“我作为一个画家,在什么情况下才觉得遗憾和愧疚?决不是因为没有得到地位、金钱和荣誉,而是作品缺少激情和灵感,没有把内在的感情倾泻出来。艺术需要孤独,艺术家需要静心。”
⑦王烈对自己的绘画要求非常严格。每次画好一幅画,总是要挂在画室的墙上自己先看。看上几天后觉得不足,心中萌生出新的章法和构思,就铺纸挥墨另画。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每作一幅画他都认为不完美。“画,愈画愈难。”这是王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时常对人们说:“我画画永远从零开始,永远在起跑线上。”
⑧王烈在艺术创造上一贯主张求真,鄙视哗众取宠,不愿包装与炒作,始终以一种平和的心态进行国画艺术的探索。不逐名利,务实自励,默默耕耘。“退掉官方协会茧,甘做乡野一画贤。写兰写竹写自我,自由自在天地间。”(选自《名人传记》,有删改)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传记开头详细记述王烈向于希宁教授真诚求借孤本的情形突出了王烈对绘画艺术的真诚热爱和执着追求。
B.在传承与变革的问题上,王烈认为艺术家应更多地师从古人,但不能拘泥于古人,更不必借鉴今人。
C.王烈远离闹市、避居乡间的主要原因是要避开官场俗务,获得自由的创作空间,找到创作激情和灵感。
D.“画,愈画愈难”在文中的意思是当画艺达到极高境界后,再想有所突破、提升十分困难的。

E.王烈认为画家不应因为没有得到地位、金钱和荣誉而遗憾和愧疚,而应因作品缺少激情和灵感而感到遗憾和愧疚。
王烈“师从古人,师从造化,师从我心”的具体表现分别有哪些? (6分)
请对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简要赏析。(6分)
王烈“闲云野鹤,孤傲不群”的文化品格,得到了人们的尊重,但也“影响了作品的传播”,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戏曲脸谱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戏曲脸谱,是戏曲文化现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丰富的历史内容。戏曲脸谱不仅仅是供悦目的,而且是戏曲艺术家与观众进行对话的一种极富表现力的文化语言。正是习惯成自然的民族文化习俗和生活习俗给了这种特殊语言以约定俗成的语义,赋予它多方面的表现功能。
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儒家文化又以伦理道德为本位,因此,道德化成为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在这浓重的道德化的文化氛围中生长的戏曲艺术当然也充满了道德化的色彩。儒家强调忠、孝、节、义,这在戏曲中有充分体现。戏曲的道德化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善恶分明的人物形象、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药人寿世的教化功能等方面。戏曲脸谱着重表现人物性格、品德,寓褒贬,别善恶,充满着浓厚的道德评价色彩,这正是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内容在戏曲脸谱中的体现。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对戏曲脸谱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共识,如脸谱色彩的红表忠勇、黑表刚直、白表奸邪、蓝表威猛、黄表阴狠、绿表强悍、紫表耿介等。
戏曲综合了多门类传统艺术成果的同时,也受到各门传统艺术美学思想的影响。从诗歌中引进了“意象”“意境”“趣味”等;从绘画中引进了“神似”“形似”“虚实”等;从小说中引进了“真假”等。戏曲脸谱的审美意识同样也受到各门传统艺术的影响。
脸谱的勾画创作和中国书法的书写创作有相似之处。书法是从一撇一捺的文字书写中产生的艺术形式,脸谱则是从一勾一抹的人物化妆中产生的艺术形式,两者在创作程序上都表现出很强的程式化特征,正所谓无法不成谱。两者在用笔方式上也有相似之处,都讲究线条流畅而有力度,节奏鲜明而神采飞扬。脸谱的构图章法与中国画一样,讲究疏密、穿插、虚实、均衡等,脸谱的勾画笔法也与中国画笔法相通,轻重缓急,顿挫有致,有谱有法。脸谱的审美意识受到中国画美学思想的重大影响。
戏曲产生于民间,戏曲文化与民间美术有着更紧密的联系。民间美术中的木版年画、窗花剪纸、纸扎糖塑、服饰刺绣、泥人、葫芦雕刻、建筑彩绘和雕刻等,都有戏曲人物形象,其中戏曲脸谱艺术也是民间美术经常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
民间美术作品中的脸谱,基本上是与戏曲舞台上的脸谱相一致的。但有时也有与戏台上不尽相同的脸谱图案,这既是民间美术中感情自由发挥的结果,又是对戏曲理解基础上的再创造的结果。不一定符合科学规范,但却能传神写意。这样一来,脸谱与民间美术的关系就是相辅相成的了。脸谱给民间美术提供了大量素材;民间美术又给脸谱提供了可供吸取的丰富营养,而且民间美术为脸谱乃至整个戏曲艺术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使戏曲人物形象(包括脸谱)深入到百姓生活的许多方面。
脸谱艺术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与戏曲艺术一样,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化的精品,我们应该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使富有民族性的脸谱艺术,更加辉煌灿烂。(选自2011年2月《黄梅戏艺术》,有删节)
根据文意,下列有关“戏曲脸谱”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戏曲脸谱属于戏曲文化现象的范畴,其文化意蕴和历史内容都很丰厚。
B.戏曲脸谱作为一种文化语言,既可供娱乐之用,也用于戏曲演员与观众的对话。
C.戏曲脸谱有其约定俗成的含义,脸谱的不同色彩往往代表不同的人物性格。
D.民族文化习俗和生活习俗的影响,使戏曲脸谱中折射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

下列各项,不属于表述“戏剧脸谱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一项是()

A.戏曲脸谱可以用色彩表现的品德节操,同时承载着区分善恶、弘扬正气以及警戒世人的教化功能。
B.戏曲脸谱着重表现了人物充满着浓厚的道德评价色彩,这正是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内容在戏曲脸谱中的体现。
C.戏曲脸谱和中国书法都有谱有法,在勾画、构图、笔法等三方面有相似之处,依次为程式化特征、讲究布局、讲求节奏。
D.戏曲脸谱艺术为民间美术提供了大量素材,民间美术使戏曲人物脸谱深入到百姓生活的许多方面,两者相辅相成。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戏曲脸谱的审美之所以受到各门传统艺术的影响,是因为戏曲艺术综合了多门类传统艺术,受到各门传统艺术美学思想的影响。
B.戏曲艺术汲取了其他传统艺术形式中的长处和优点,又有所发展和创新,使文学艺术和绘画艺术的审美价值有所提升。
C.民间美术作品中的脸谱,与戏曲舞台上的脸谱大多是相同的,而那些不尽相同的脸谱图案,都是自由发挥和再创造的结果。
D.作为人类文化精品的脸谱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继承和发展好戏曲脸谱艺术,它才能拥有更辉煌灿烂的未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共20分)
从阿尔卑斯山归来
[法]都德
在普鲁文斯省,当天气温暖起来时,把家畜送到阿尔卑斯山里去已经是习惯了。畜生和人在那里要过五六个月,夜间便睡在露天底下高齐腰际的草里;随后,当秋天最初战栗的时候,他们又下山回到农庄上来,重在被迷迭香的花熏香了的灰色的小山上过着单调的牧羊生活……
昨天晚上羊群回来了。从早上起,大门便敞开地等待着;羊圈里铺了新鲜的干草。
不时地,人们重复着说:“现在,他们已经到艾杰尔了;现在,已经到巴拉都了。”
近黄昏的时候,突然间,一声大叫:“他们到那儿啦!”而在那边,在远处,我们看见羊群在尘土腾起的光辉里前进着。
整个的路好像在跟羊群一起蠕动。老公羊走在最前边,角往前伸着,现在凶野的神气;在它们后边,是羊群的主要部分,有点疲倦了的母亲们,偎挤在腿间的乳儿,篮子里驮着新生的小羊羔、一边走一边摇晃着的、头上戴着红绒球的骡子;再后边,是全身浸在汗里、舌头伸到地上的狗;走在最后边的,是两个高大的裹在褐色毛布外套里的牧羊的家伙,他们的外套像袈裟一样,一直拖到脚后跟。
所有这一切,在我们面前快乐地排成行列,带着一阵急雨般的践踏声拥进了大门。
那时院子里是怎样的骚乱啊!金绿两色相间的大孔雀,戴着绢绒般的冠,从它们的栖木上认出了来者,并用一种惊人的号筒般的鸣叫迎接着它们。
沉睡着的鸡窝突然被惊醒了。所有的都站了起来:鸽子,鸭子,火鸡,竹鸡。整个的家禽场像是疯狂了一般。母鸡们谈着要玩一整夜……
好像是每一只羊在它的沾染着阿尔卑斯草的芬芳的毛里,带回一种使人沉醉、使人舞蹈的田野的活跃的气氛似的。
在这样的骚扰中间,羊群各自找到了自己的住所。没有比这样的安置看来更可爱了。老公羊看到了它们的石槽,感动得流出了眼泪。那些在旅途中生出来而还从未看见过农庄的羊羔和极小的羔儿,惊奇地看着它们的周围。
但是最动人的是那些狗,那些忠于职务的牧羊人的狗。它们跟在羊群后边十分忙碌,在农庄上就只看到它们。
守夜的狗在它的窝里唤它们的回来是徒劳的;井边盛满了新鲜的水的水桶向它们做手势也全无用处;在羊群进来以前,在粗大的门闩把小栅栏门关了以前,在牧羊人到低矮的小屋里坐在桌子周围以前,它们是什么也不要看,什么也不要听的。
而到这个时候,它们才仅仅同意进到群狗的窝里去。在那儿,它们一边舐着它们的菜汤桶,一边同它们农庄上的同伴们谈论着它们在山里所做的事情:在那可怕的地方,有狼,有洋溢着露珠的大朵的紫色的毛地黄……
在羊群秋归的情景描写中,文章主要传达了哪两个方面的感受?
“好像是每一只羊在它的沾染着阿尔卑斯草的芬芳的毛里,带回一种使人沉醉、使人舞蹈的田野的活跃的气氛似的。”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本文最后突出写了狗的形象,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本文主要运用了白描和拟人两种手法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情景,请结合有关具体描写,简要分析其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阅时代”
信息、影像和精致印刷等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字符出版不可撼动的神话,图小说、绘本、图文书等成为较容易赢得读者和利润的图书类别。有人称这一时代为“阅时代”。
“阅”通过视觉器官接受和处理光信号;“读”是将文字符号解码为语音符号,进而理解其意义。人类原本是想借助直接图像来交流的,因为技术条件不支持,才发明了符号间接交流法。现代技术解决了图像和影像的精确重现问题。进而克服了语音和影像的一闪即逝的缺陷,并通过电子书签使“阅影像”如同“读文字”一样可间断和接续,这就使“阅”的方式传播和接受信息成为普遍的可能,动摇了文字传播的唯一性。阅图较读文轻松,是因为大脑不需额外解码。文字的用量也开始浓缩了,是因为交流手段的多样性和传播的便利(如微博)。
视觉器官天生是用来感知影像的。阅图时,大脑皮层兴奋的面积要远大于读文,在更多神经元参与的情况下,接受信息更快、效率更高,所以,“阅时代”将使人更聪明而不是趋于弱智。
“读”是后天习得的技能,“阅”则是人类的天性。“阅”更容易被记忆,利用图形来强化记忆,已被心理学界广泛应用。正如国家有国旗国徽,企业有LOGO,商品有商标。写作要形象,说话打手势,也是让受者更易形成影像。字符的缺点是间接信息,在解码中可能添加受者的东西,这就是联想。但联想只是提取了受者脑中既有信息,并未增加新东西,而原信息则可能走形。用图表达一匹马,传递的信息具有确定性;而用“马”字来表达,无论再加多少形容词,受者的脑中都不可能再现授者想要表达的那匹马。其实,阅并非必然妨害想象力,因为读中的联想完全可以变成阅后的联想,只是思维方式变化了。从总体上说,“阅时代”将极大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因为许多想象是文字难以表达的,而现代数码技术几乎可以表达人的任何想象——电影《阿凡达》就是一个例证。抽象思维的基础是形象,表达抽象思维的文字符号也可用非文字符号替代。某些领域用符号和公式来表达抽象思维具有便利性,但技术的未来发展至少会使符号的重要性显著下降。
有人说,读唐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每个人会怀念自己的故乡,而用图表达就没有这样的魅力。须知,唐诗的魅力在于语言,而不是字符。语言可创造文学意境,图也可以。文学上图与影像无法取代语言,但与语言结合后并非不能取代文字。
“阅时代”理念必将深深刺激传统出版人的情感。但这是在预测未来,而不是对未来投票表决。未来不由我们决定,当看到青少年和儿童强烈地倾向于阅图时,未来实际上已被确定:无论出版人多么不情愿,也只能理性面对。情感无助于赢得未来,只会有害于判断未来。
下列关于“阅时代”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阅时代”是相对于“读时代”而言的,是随着现代信息、影像和精致印刷等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
B.“阅时代”将使人更聪明,因为阅图时,大脑皮层兴奋的面积要远大于读文,接受信息更快、效率更高。
C.“阅时代”将极大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因为许多想象是文字难以表达的,而现代数码技术几乎可以表达人的任何想象。
D.“阅时代”理念深深刺激了传统出版人的情感,但为了未来出版业的发展,出版人虽不情愿,也只能理性面对。

下列关于“阅图”与“读文”的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阅图”时,人是通过视觉器官接受和处理光信号;“读文”时,人是将文字符号解码为语音符号,进而理解其意义。
B.与“读文”相比,“阅图”时大脑不需额外解码,比较轻松,而且“阅图”更容易被记忆,人们会利用图形来强化记忆。
C.“读文”不能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信息,因为受者在解码中可能会添加自己的东西。而“阅图”却不会如此。
D.面对“读文”和“阅图”,儿童和青少年都比较喜欢“阅图”,因为“读文”是后天学习而形成的技能,“阅图”是人类的天性。

下列表述,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现代技术使“阅影像”可间断和接续,克服了音像传播中的缺陷,使“阅”的方式传播和接收信息成为可能,从而使文字符号改变它原有的功能。
B.授者通过文字字符能提供间接的信息,让受者产生联想;而图像能提供直接的、确定的信息,但会影响受者的想象力。
C.虽然用符号和公式来表达抽象思维具有便利性,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在表达抽象思维时会淘汰文字符号而采用非文字符号。
D.语言、字符和图像的功能不尽相同,虽然文学上图像不能取代语言,但图像和语言结合后可以取代文字,因为图像和语言都可以创造文学意境。

阅读文章,回答以下问题
小公务员之死
契诃夫
一个美好的晚上,一位心情美好的庶务官伊凡·德米特里·切尔维亚科夫,坐在剧院第二排座椅上,正拿着望远镜观看轻歌剧《科尔涅维利的钟声》。他看着演出,感到无比幸福。但突然间……小说里经常出现这个“但突然间”。作家们是对的:生活中确实充满了种种意外事件。但突然间,他的脸皱起来,眼睛往上翻,呼吸停住了……他放下望远镜,低下头,便……阿嚏一声!!!他打了个喷嚏,你们瞧。无论何时何地,谁打喷嚏都是不能禁止的。庄稼汉打喷嚏,警长打喷嚏,有时连达官贵人也在所难免。人人都打喷嚏。切尔维亚科夫毫不慌张,掏出小手绢擦擦脸,而且像一位讲礼貌的人那样,举目看看四周:他的喷嚏是否溅着什么人了?但这时他不由得慌张起来。他看到,坐在他前面第一排座椅上的一个小老头,正用手套使劲擦他的秃头和脖子,嘴里还嘟哝着什么。切尔维亚科夫认出这人是三品文官布里扎洛夫将军,他在交通部门任职。
“我的喷嚏溅着他了!”切尔维亚科夫心想,“他虽说不是我的上司,是别的部门的,不过这总不妥当。应当向他赔个不是才对。”
切尔维亚科夫咳嗽一声,身子探向前去,凑着将军的耳朵小声说:
“务请大人原谅,我的唾沫星子溅着您了……我出于无心……”
“没什么,没什么……”
“看在上帝份上,请您原谅。要知道我……我不是有意的……”
“哎,请坐下吧!让人听嘛!”
切尔维亚科夫心慌意乱了,他傻笑一下,开始望着舞台。他看着演出,但已不再感到幸福。他开始惶惶不安起来。幕间休息时,他走到布里扎洛夫跟前,在他身边走来走去,终于克制住胆怯心情,嗫嚅道:
“我溅着您了,大人……务请宽恕……要知道我……我不是有意的……”
“哎,够了!……我已经忘了,您怎么老提它呢!”将军说完,不耐烦地撇了撇下嘴唇。
“他说忘了,可是他那眼神多凶!”切尔维亚科夫暗想,不时怀疑地瞧他一眼。“连话都不想说了。应当向他解释清楚,我完全是无意的……这是自然规律……否则他会认为我故意啐他。他现在不这么想,过后肯定会这么想的!……”
回家后,切尔维亚科夫把自己的失态告诉了妻子。他觉得妻子对发生的事过于轻率。她先是吓着了,但后来听说布里扎洛夫是“别的部门的”,也就放心了。
“不过你还是去一趟赔礼道歉的好,”她说,“他会认为你在公共场合举止不当!”
“说得对呀!刚才我道歉过了,可是他有点古怪……一句中听的话也没说。再者也没有时间细谈。”
第二天,切尔维亚科夫穿上新制服,刮了脸,去找布里扎洛夫解释……走进将军的接待室,他看到里面有许多请求接见的人。将军也在其中,他已经开始接见了。询问过几人后,将军抬眼望着切尔维亚科夫。
“昨天在‘阿尔卡吉亚’剧场,倘若大人还记得的话,”庶务官开始报告,“我打了一个喷嚏,无意中溅了……务请您原……”
“什么废话!……天知道怎么回事!”将军扭过脸,对下一名来访者说:“您有什么事?”
“他不想说!”切尔维亚科夫脸色煞白,心里想道,“看来他生气了……不行,这事不能这样放下……我要跟他解释清楚……”
当将军接见完最后一名来访首,正要返回内室时,切尔维亚科夫一步跟上去,又开始嗫嚅道:
“大人!倘若在下胆敢打搅大人的话,那么可以说,只是出于一种悔过的心情……我不是有意的,务请您谅解,大人!”
将军做出一副哭丧脸,挥一下手。
“您简直开玩笑,先生!”将军说完,进门不见了。
“这怎么是开玩笑?”切尔维亚科夫想,“根本不是开玩笑!身为将军,却不明事理!既然这样,我再也不向这个好摆架子的人赔不是了!去他的!我给他写封信,再也不来了!真的,再也不来了!”
切尔维亚科夫这么思量着回到家里。可是给将军的信却没有写成。想来想去,怎么也想不出这信该怎么写。只好次日又去向将军本人解释。
“我昨天来打搅了大人,”当将军向他抬起疑问的目光,他开始嗫嚅道,“我不是如您讲的来开玩笑的。我来是向您赔礼道歉,因为我打喷嚏时溅着您了,大人……说到开玩笑,我可从来没有想过。在下胆敢开玩笑吗?倘若我们真开玩笑,那样的话,就丝毫谈不上对大人的敬重了……谈不上……”
“滚出去!!”忽然间,脸色发青、浑身打颤的将军大喝一声。
“什么,大人?”切尔维亚科夫小声问道,他吓呆了。
“滚出去!!”将军顿着脚,又喊了一声。
切尔维亚科夫感到肚子里什么东西碎了。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着,他一步一步退到门口。他来到街上,步履艰难地走着……他懵懵懂懂地回到家里,没脱制服,就倒在长沙发上,后来就……死了。
 一八八三年七月二日
小说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可以看出切尔维亚科夫是怎样性格的人?
请概括这篇小说的主题思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