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2004年的印度尼西亚海啸可以看出( )
A.自然灾害是自然力量威胁人类的主要方式 |
B.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只表现在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两个方面 |
C.自然灾害不会导致社会秩序混乱和社会动荡,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没有多大影响 |
D.人类已经拥有了十分强大的经济基础和科技力量,具备了十分稳固的社会结构,所以自然力量是十分脆弱的 |
分析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候资料,完成1 ~3题。.有关四地气温与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气温年较差小于乙地 | B.甲地年均温高于乙地 |
C.丙地雨季的开始早于丁地 | D.丙地降水季节变化小于丁地 |
.若乙地纬度与丙地大致相当且大气环流形势相同则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
因是()
A.乙地处于山地北侧,丙地处于山地南侧 |
B.乙地受暖流影响,丙地受寒流影响 |
C.乙地受海洋影响小,丙地受海洋影响大 |
D.乙地海拔低于丙地 |
.有关四地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可能位于埃及南部 | B.乙地可能位于美国西北部 |
C.丙地可能位于印度西北部 | D.丁地可能位于我国南部 |
下图是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1 -3题。.图中N地的风向是()
A.东北风 | B.西北风 | C.西南风 | D.东南风 |
.图示锋线位置形成()
A.冷锋 | B.暖锋 | C.准静止锋 | D.不可能形成锋面 |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可能为阴雨天气的是()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读相对湿度同温度的关系图,回答1~3题。.有关气温与湿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湿度从凌晨4时起逐渐增大 |
B.湿度随气温的升高而降低 |
C.湿度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大 |
D.气温在正午12时达到最大值 |
.该地可能是下列城市中的()
A.东京 | B.罗马 | C.上海 | D.乌兰巴托 |
.该地该日的天气状况是()
A.全天无任何降水过程 | B.下午3时许有降水过程 |
C.上午10时许有降水过程 | D.凌晨4时许有可能产生霜冻 |
据报道,2006年形成了新的一轮厄尔尼诺现象。下图为“厄尔尼诺发生时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现象示意图。”读图回答 1-3题。
|
A.甲地海面水温为4℃ | B.甲地海面水温比同纬度地区高4℃ |
C.甲地海面水温比海底高4℃ | D.甲地海面比常年平均水温偏高4℃ |
.据图判断,“≥5℃”的海区在赤道上延伸约()
A.3500km | B.4500km | C.5000km | D.5500km |
.下列关于赤道附近A、B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A地降水增加,气候更加湿润②B地气候由干燥少雨变为多雨
③A地上升气流较正常年分减弱④B地下沉气流较正常年分增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我国某山地1月和7月平均气温垂直分布图。据此回答1 -3题。.据图示信息判断.该山最可能位于 ()
A.150N附近 | B.250N附近 | C.350N附近 | D.450N附近 |
.关于该山地气温垂直分布的正确说法是()
A.1月气温递减率比7月大 | B.1月出现逆温现象 |
C.7月气温递减率低处比高处大 | D.该山顶有永久积雪 |
.导致高处不胜寒的主要原因是()
A.到达的太阳辐射少 | B.到达的地面辐射少 |
C.到达的大气辐射少 | D.大气稀薄-保温作用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