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五种物质都含同一种元素,C为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它们按下图所示的关系相互转化,已知A为单质。分别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用化学式来表示下列物质:
B: D: E:
(2)写出以下几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合物A的分子式为C9H15OCl,分子中含有一个六元环和一个甲基,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F分子中不含甲基:A与其它物质之间的转化如下图所示:
(1) A-F的反应类型是 ;G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
(2) A-C的反应方程式是 。
(3)H的结构简式是 ,E的结构简式是 。
(4)有的同学认为B中可能没有氯原子,你的观点是 (填“同意”或“不同意”)’,你的理由 。
(5某烃的含氧衍生物X符合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中,核磁共振氢谱显示为2组峰的是
(写结构简式);只含有两个甲基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
①相对分子质量比C少54②氧原子数与C相同③能发生水解反应
水杨酸酯E为紫外线吸收剂,可用于配制防晒霜.E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2RCH2CH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饱和一元醇A中氧的质量分数约为21.6%,则A的分子式为 。结构分析显示A只有一个甲基,则A的名称为 。
(2)B能发生银镜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C中含有官能团的名称为 ;若一次取样,检验C中所含官能团,按使用的先后顺序写出所用试剂 。
(4)第③步的反应类型为 ;D的一种同分异构体M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只有一种峰,写出M的结构简式 。
(5)写出E的结构简式 。
有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其元素特征信息如下表:
元素编号 |
元素特征信息 |
A |
A的单质是密度最小的物质 |
B |
B的单质能与冷水剧烈反应,所得强碱性溶液中含有两种电子数相同的阴、阳离子 |
C |
C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三倍 |
D |
D与B同周期,该周期中D的简单离子半径最小 |
E |
B、C、E组成的36电子的化合物Y是家用消毒剂的主要成分 |
F |
F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4 |
(1)D的离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化合物Y所含的化学键名称___________;B2C2的电子式表示为 。
(2)D、E、F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用化学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两种均含A、B、C、F四种元素的化合物在溶液中相互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将一定质量的Mg和D的混合物投入500mL稀硫酸中,
固体全部溶解并产生气体.待反应完全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
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则固体混合物中Mg的质量为 ;原稀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固体甲(二元化合物)和固体乙(无机矿物盐,含五种元素)的组成和性质,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已知:向溶液1中连续滴加盐酸,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向溶液2中连续通入气体2,也是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化学式 ,气体1的结构式 。
(2)加热条件下,气体1与固体2反应,产物中有一种气体和一种固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乙的化学式 。
(4)足量气体2与溶液1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可以两两形成多种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其中的甲、乙、丙、丁4种化合物有两种属于离子化合物。A、B的原子序数之和是元素D的一半。B既是组成蛋白质的必要元素,也是某些化肥的组成元素。只有C为金属元素,焰色反应呈黄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E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2)B和D形成的化合物甲,其相对分子质量在170~190之间,且D的质量分数约为70%,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3)A和B形成的化合物乙为B4A4,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电离出两种离子,其中一种为10e-的离子,该物质一定条件下的电离方程式为 。
(4)化合物C2D溶液在空气中长期放置会变质生成丙C2D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过程 。
(5)D和E形成的化合物丁中所有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该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该物质遇水剧烈反应,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混合气体X和Y,同时还有固体单质产生,已知X是能使品红褪色的气体,Y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为1.63g/L,该混合气体相对于H2的密度为21,上述过程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某研究小组同学为确定干燥的X和Y混合气体中Y 的存在,设计方案如下:把干燥的X和Y与干燥的NH3混合,出现白烟,则证明有Y气体,你认为此方案 (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