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温家宝总理访问英国,并在剑桥大学演讲,其中说道:“我深爱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磨难”与“自强不息”的对应组,不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三元里人民抗英、中国人学习西方 |
| B.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兴办民族企业 |
| C.甲午战争——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
| D.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维新变法运动 |
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 A.商品经济活跃 | B.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
| C.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D.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
我国历代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农业生产,保护和扶植小农经济,其主要目的是( )
| A.发展农业生产 | B.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
| C.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 D.保证政府的财源和兵源 |
唐代诗人林杰《乞巧》诗云:“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我国许多地方至今有“乞巧节”,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自家的庭院里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牛郎织女传说以及乞巧习俗不能反映的是
| A.古代社会的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 B.人们对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
| C.古代女子乞求心灵手巧的价值取向 | D.人们对田园牧歌世外桃源生活的追求 |
读表格,表格反映出(1870-1910年中国一些进口货物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
| A.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 |
| B.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
| C.近代中国工矿企业发展壮大 |
| D.中国的传统手工业衰败没落 |
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该时期是
| A.1949~1951年 | B.1953~1955年 | C.1958~1960年 | D.1979~1981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