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小王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你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
时期 |
导阶级斗争 |
纲领或指导思想 |
重大斗争 |
19世纪中期 |
农民阶级 |
平均主义 |
太平天国运动 |
19世纪末 |
资产阶级 |
兴民权、君主立宪 |
维新变法运动 |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农民阶级 |
扶清灭洋 |
义和团运动 |
20世纪初 |
资产阶级 |
三民主义 |
辛亥革命 |
A.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B.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C.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
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下图所示的工具,王帧在《农书》说明:“其制,当选湍流之侧,架木立铀,作二卧轮;用水激下轮。……则排前直木,则排随来去,揙冶甚速,过于人力。”这一工具的运用使得()
A.农业生产力极大提高 | B.农田灌溉得到了迅速发展 |
C.冶金业得到迅速发展 | D.使用灌钢法炼钢成为可能 |
元代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
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该作品反映出当时 ( )
A.农业采用集体耕作方式 | B.绝大多数土地属国家所有 |
C.手工产品主要供应市场 | D.农民生产生活的自给自足 |
清末某农民起义布告称:“我大清臣民皆忠孝之人,谁敢信奉夷狄之教。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灭我属国,既占上海,又占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这次起义应该发生在( )
A.19世纪中期 | B.19世纪60年代 | C.19世纪末 | D.20世纪初 |
宋朝中枢机构中“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的两个机构是( )
A.中书门下和三司使 | B.中书门下和枢密院 |
C.参知政事和枢密院 | D.枢密院和三司使 |
《古今奇观》第二十一卷《老门生三世报恩》中说:“如今是个科目的世界,假如孔夫子不得科第,谁说他胸中才学?”这反映了当时( )
A.科举考试成为选拔人才的有效途径 | B.科举考试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
C.科举考试限制了儒学的发展 | D.否定科举制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