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日,北京市公布了“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配合北京精神的宣传教育工作,北京电视台《这里是北京》制作了专题节目,全面对北京精神进行古今阐释。
镜头1 |
北京地区有史以来就是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交汇杂居之所,自辽以来,分别有契丹、蒙、汉、满等多个民族政权在此建都,使“北漂”的帝王最终变成了“土著”。 |
镜头2 |
明清以来,在京建立的各地会馆,容纳各地举子进京应试,广收天下英才,汇聚于此,促进了北京的发展。 |
镜头3 |
“国粹”京剧融合、借鉴徽腔、汉调及各种地方戏曲,改良当时在京各种剧目,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唱腔体系,一改昆曲独占高雅殿堂的局面。 |
镜头4 |
奥运场馆“水立方”的设计选址与北京北中轴线延长线的地标建筑——北顶娘娘庙发生冲突,设计最终采用了保留地标,南移场馆的解决方案。 |
上述镜头共同体现了北京精神的何种特点?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它对我们发展文化有什么启示。
过去五年,我国GDP达到39.8万亿元,年均增长11.2%,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人均GDP排名在世界第100位左右。财政收入从3.16万亿元增加到8.31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但职工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占人口半数以上的农民年人均收入不及城镇居民的三分之一,基尼系数已达0.47,超过国际公认的0.40的警戒线。
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为解决材料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雅安优越的自然环境、厚重的历史传统浸润出独具特色的雅安文化,如:富林文化、汉代文化、红军文化、茶文化、生态文化、熊猫文化、女娲文化等。近年来,雅安市的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等场馆面向公众开放,建成农家书屋一千多个,有效地解决农民群众“读书难、看报难”的问题。如今的雅安,文化设施遍布城乡,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为雅安这个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不少光彩。
(1)请你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简述雅安市加快文化发展的依据。
材料二为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S省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进一步把节能减排作为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着力点和主攻方向,加快推进节能减排,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2)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分析材料二体现的哲学道理。
材料三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于2012年5月3日至4日在北京举行。双方决定在国际金融监管等领域加强沟通合作。中美都是市场经济国家,但是却有很大不同。在美国,邮政是国营的,电力和铁路是半国营的,其它经济部门都是私营的。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在2%左右;美国私人企业的运营拥有充分自主权,其合法性行为外人和国家无权干涉;美国每年都有大批企业破产倒闭,劳动者面临生存和就业压力大。
(3)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学常识有关知识,简要说明美国的经济模式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何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2—2011年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材料一
1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若干指标(2002—2011)
项目 |
2002年 |
2011年 |
国内生产总值(万亿元) |
10.39 |
47.2 |
中央国有大型企业资产总额(万亿元) |
10.32 |
85.37 |
非公有制经济对GDP的贡献率(%) |
20 |
60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7702 |
21810 |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
2475 |
6977 |
——资料来源:摘编自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
(1)简述材料一图表反映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中国经济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片面追求GDP的增长,以高能耗、高投入所维持的增长模式依然存在;居民收入增幅赶不上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的增幅;区域发展、城乡发展的矛盾依然凸显;环境保护压力大,空气质量普遍较差等。
(2)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针对材料二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强调,要继续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逐步提高消费率,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为此,党强调必须解决制约消费需求扩大的矛盾和问题,着力“促消费”。
(3)结合材料三和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党为什么要强调必须解决制约消费需求扩大的矛盾和问题,着力“促消费”。
在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被写入宪法。到本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但影响发展的障碍仍然存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美国现代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私人经济占绝对主导,国有经济比重小;私人资本集中程度高,垄断性强;市场自发调节作用很大,国家干预少,劳动力市场的自由开放程度高、流动性大,就业竞争压力大。金融危机的爆发迫使人们再一次审视美国市场经济模式。
用《经济学常识》的知识简要指出美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利弊,并就其利弊谈谈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有何启示。(提两条合理化建议)(9分)
某中学高二年级在探究本地文化发展战略时了解到:近年来,四川省在文化建设,尤其是公益性文化建设的投入上,力度不断加大,四川川剧大剧院试运行,省图书馆新馆、美术馆、非遗保护中心建设进展顺利。全省文化馆(站)、公共图书馆和部分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1.74万个农家书屋基本建成。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6.6%、97.7%。
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说明四川省不断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的理由。(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