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刚在探究海波和蜂蜡的熔化规律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加热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蜂蜡的温度/℃ |
40 |
41 |
42 |
44 |
46 |
47 |
48 |
49 |
51 |
52 |
54 |
海波的温度/℃ |
40 |
42 |
44 |
46 |
48 |
48 |
48 |
48 |
48 |
50 |
53 |
(1)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判断: 海波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且温度________。(选填 “升高”、“不变”或“降低”)
(2)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可知:蜂蜡属于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用同一小车从同样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接着在材料不同的平面上继续运动,分别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1)使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车在不同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不等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个实验可以推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讨论物体质量大小时,有位同学说“铁块的质量比木块大”。这位同学的说法引起了大家的激烈争论。好学的强强同学利用物理课外活动时间在实验室对“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进行了探究。首先,他取形状规则、体积不同的木块两块,用天平和直尺把它们的质量和体积分别测算出来;接着,取体积不同的两块实心铁块,用天平和量筒把它们的质量和体积也分别测量出来;最后,算出相应的质量与体积之比。(见下表)
实验次数 |
物体 |
质量(g) |
体积(cm3) |
质量与体积之比(g/cm3) |
1 |
干松木1 |
8.8 |
17.8 |
0.49 |
2 |
干松木2 |
19.7 |
39.3 |
0.50 |
3 |
铁块1 |
83.6 |
10.6 |
7.89 |
4 |
铁块2 |
164.4 |
20.8 |
7.90 |
⑴通过分析实验1和2,以及3和4,他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
⑵综上所述,“铁块的质量比木块大”这个说法是不科学的,它的成立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用调节好了的天平测出某石块的质量如图甲所示,为_____________g。用细线拴好小石块,放入盛有60mL水的量筒中,结果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___cm3;那么,该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kg/m3。
经过一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小华对物理探究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小华也注意到,在进行物理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为此,小华想以表格形式将物理实验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整理出来。现请你帮小华完成下表中的空白部分。(每章只须举1例)
章次 |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
一、声现象 |
在测试噪声对每分钟脉博次数影响的活动中,对噪声的响度应加以控制,以免损害人听力。 |
二、物态变化 |
|
三、光现象 |
|
四、透镜及其应用 |
|
五、物体的运动 |
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活动中,应谨慎操作,防止玻璃管破碎。 |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小明用玻璃板、相同的两支蜡烛A及B、刻度尺、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时玻璃板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实验器材选择相同的两支蜡烛A、B,其目的是为了____ _____;
(3)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4)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
(5)为了说明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应采取的具体操作步骤是在蜡烛B位置放置光屏,眼睛____ __(直接/透过玻璃)观察;若___ ___,则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
(6)小明在实验过程中,将玻璃板绕00'轴转向自己,发现镜中的像___ ___(选填“转向自己”、“转离自己”或“不动”).
图甲是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某教师的改进实验:将一小块含铁小重物(涂黑部分)密封在灌满水的长直玻璃管内。当长直玻璃管竖直后,迅速移去玻璃管顶端的小磁铁,小重物开始下落,分别测得小重物下降15厘米、30厘米、45厘米处所用的时间,实验数据如下表:
![]() ![]() 实验次数 |
15 |
30 |
45 |
1 |
1.00 |
1.92 |
2.82 |
2 |
0.99 |
1.94 |
2.80 |
3 |
0.96 |
1.90 |
2.78 |
(1)分析表中数据(不考虑实验误差),从最高处下落到玻璃管底部的过程中小重物(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2)为求小重物在第一次实验时整个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采用了下列两种计算方法:
方法1:
方法2:
以上两次计算方法正确的是。(填“方法1”/ “方法2”/都正确)
(3)在甲实验中,要使铅笔在桌面上滚动的平均速度变大,可采取的方法有(写出一点即可);
(4)与甲实验相比,乙实验具有能保证物体做直线运动、便于观察实验过程等优点,但还有继续改进之处,你的改进建议是(写出一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