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雅典民主政治家伯里克利在一次演讲中说 “我们的制度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摘自《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会门下。或有未当,
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三: 美国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目的是要实现大多数人的民主,而不是少数人的民主。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政治理论……创造适合中国国情、能够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实现形式。这些与当时国民党的统治制度形成了鲜明对照,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并得到人民的拥护。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请回答:
(1)根据以上图文资料,分别指出其政体的性质。
(2)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三图的政体在权力结构上有何异同?
(3)材料一和材料四的国家分别采取哪些重要措施来保障公民可以参政议政的?
(4)材料一宣称其民主是“多数人的民主,而不是少数人的民主”,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以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互诛伐,周天子弗触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本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请回答:
王绾与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他采取“求其宁息”措施是什么?对后世有何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两位陛下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王,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归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
――引自哥伦布《航海日志》
材料二 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以后,我回到卡斯提贝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的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赐福,我在那绵延六百哩的小西班牙岛(指海地岛)上得以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
――引自《哥伦布遗嘱》
材料三 陛下可以统治此间……人们可在这里获得黄金……但我以为陛下最好不采用掳掠的方式去取得黄金。如若采用公平交易的方式,则诽谤和诬蔑便可避免。如此,所有的黄金便会万无一失地源源进入陛下的财库中。
——摘自《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1503年)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西班牙君主派哥伦布前往东方的目的是什么?从材料二、三看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
(2)哥伦布在新航路开辟有何重大发现和成就?
(3)据以上材料,你如何认识材料三中的“公平交易”?
阅读材料:
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秦国)“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顷,收皆亩一锺,于是关中为沃野”。(魏国改革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摘录自《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会子、交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真宗时,张咏镇蜀,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剂(古时贸易用的契券)之法,一交一缗(贯),以三年为一界而换之,六十五年为二十二界,谓之交子,富民十六户主之。后富民赀(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不息。转运使薛田、张若谷请置益州交子务,以榷其出入,私造者禁之……
——[元]脱脱等《宋史·食货志下三·会子》
材料三: 明清时期,官府对手工业产品收取重税。万历(1573—1620年)中后期,矿监、税使四处搜刮。苏州大涝,桑蚕减产,丝织品的税收却有增无减,以致“穷民之以丝为生计者,岌岌乎无生路矣。”官局垄断了丝织业,以低价强迫民间机户限期为官局生产,甚至还强制压价收买,往往“十不还一,无异空取”。官府对民间工匠管制很严,康熙时规定,有些工匠需编甲,“五人连环互保,取结报册”,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对丝绸出口,官府严加限制。清朝规定,江苏省的出海船只,“每年每船准绸缎三十卷,每卷重一百二十斤”,私自将丝绸贩卖出洋的,将被治罪,“船只货物入官”。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交子出现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政府限制民营手工业发展的措施。
如图,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请回答:
(1)图一中周恩来倡导的外交原则是什么?在国际上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2)在万隆会议上,中国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3)指出图三反映的外交成就及其影响。
(4)根据图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3个实例来说明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和合作,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图,孙中山手书
(1)材料中图一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三民主义在什么时候发展成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主要“新”在哪里?(4分)
材料二如图,2009年的60周年国庆大阅兵。在阅兵典礼结束后的群众游行队伍中,出现了“毛泽东思想万岁”的标语方阵。
(2)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的主要影响是什么?(3分)
材料三如图,1984年国庆35周年大阅兵,是新中国结束长达十年岁月后举行的第一次国庆大阅兵。参加游行的100万各族群众欢欣鼓舞地展示自己的工作成果和丰收果实,也将中国5年来的巨大变化展现在世界面前。游行队伍打出的“小平,您好”的横幅充分表达了人民的心声。
(3)结合史实,分析人们打出“小平,您好”横幅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