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2年夏季奥运会在伦敦举行,英国成了当时举世瞩目的焦点。其实早在16—19世纪上半期,英国就是当时世界上的“领头羊”,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曾领跑于世界。
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本题8分。
材料一 在经历了17世纪的革命后,面对穷人的寒舍,英国民间曾流行着这样一句谚语:“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一说法来源于英国历史上一位首相老威廉·皮特曾经对国王的权力和公民的权利作过的精辟的解释。
材料二  就在1689年的秋天,一群人开始共同统治一个国家,虽然这群人都是贵族,没有平民。但它却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进步,它标志着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这个岛国正式结束了。                                          ——(《大国崛起》)
材料三  图一: 珍妮纺纱机               图二:改良的蒸汽机
                 
材料四  2012年5月1日,第41届世博会在上海举行,而160多年前,第一届世博会却是在英国召开。当时,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已经是世界上一流的国家,没有人怀疑英国的强大。……在那届世博会上,其他国家展出的大多是农产品和艺术品,而英国大量展出的却是能够承担以往只能靠人工而无法借助机械的帮助来完成工作的“神奇的机器”。
材料五  自从全球涌现出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后,烟囱、厂房、机器轰鸣声,打破了人民恬静的田园生活。……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利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之后,瑞典学者阿伦尼鸟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回答,英国历史上最早颁布哪一部法律文献来限制国王“进入穷人寒舍”的权力?
(2)在材料二中,“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的结束是指英国确立了哪一种政治制度
(3)材料三中的图一所示发明在英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1分)图二所示发明最终将人类带入什么时代?
(4)根据材料四说明,英国在当时成为一流强国的原因。举出两例如材料中所说的“承担以往只能靠人工而无法借助机械的帮助来完成的工作”的交通工具。
(5)请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1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统治时期,农民占有一定土地,赋役负担减轻,有了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那时候,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选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邢州窑与越州窑是唐朝南北诸窑的代表窑,出产的瓷器质量不相上下。茶圣陆羽按照瓷色与茶色是否相配来定各窑优劣,说邢瓷白,盛茶呈红色,越瓷青,盛茶呈绿色。唐三彩是有名的陶器。所谓三彩,即在无色釉的白底胎上用铅黄、绿、青等色画成花纹,烧制成陶器。因是唐朝创制,故称唐三彩。
——选自《全彩中国史》
材料三 唐太宗李世民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四有位唐朝名僧受日本僧人礼请,率弟子、工匠等,前后5次东渡,均告失败。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他到达日本后,受到日本天皇和人民的热烈欢迎,政府还为他在京都建了一座名为“唐招提寺”的寺院,供其讲经传道。他在日本除了传布佛教外,还将盛唐的医药知识、建筑艺术、书法绘画等介绍到日本。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唐太宗、唐玄宗在位时的封建治世的年号是哪两个?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在陶瓷业方面的成就,其中被称为世界工艺的珍品的是哪个?
(3)材料三体现了唐太宗时期什么样的民族政策?举出一个为唐朝民族关系发展做出贡献的人物。
(4)材料四中的“唐朝名僧”是谁?他在日本受到尊崇的原因是什么?这些说明了唐朝的对外政策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太宗)谓使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谘其耕稼,此则富矣。”
——引自《贞观政要》卷八
材料二:武周时期搜罗人才,尝十道使人,天下选残明经、进士,及下村教童蒙博士,皆被搜扬,不曾试练,并与美职。能够重视农业,规定州县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则予以升奖。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表现在户数增长上,从永昌(689年)时的三百八十万户 ,到她去世时增至六百一十五万余户。
——出自《隋唐五代史纲》
材料三:“开元时,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娟一匹,钱二百;天下岁入之物,租钱二百余万缗(min),粟千九百八十余万户,庸调绢七百四十万匹,布千三十五万余端。
——《新唐书》卷五一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谁在位时期的什么统治局面?
(2)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指出这些局面的共同点?
(3)想一想这些局面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处于什么时期?

阅读下列材料:
“一代天骄”结束了蒙古大草原部落间的纷争,建立了强大的蒙古汗国,忽必烈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首领当皇帝的统一王朝。
(1)“一代天骄”是指谁?
(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首领当皇帝的统一王朝”是指哪个朝代?
在这一朝代统治时期民族融合发展的实例列举一个。
(3)简述忽必烈的主要活动。

材料分析题:(共13分)
材料一: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衣覆天下。
材料二:宋朝时,朝廷时仰东南之财赋,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请回答:
(1)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在哪个时期完成?标志是什么?
(2)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3)请举出宋朝居世界首位的手工业

阅读材料:外国学者论中国的科举制度
最初的考试完全是综合性的,强调儒家的经典著作,但也包括其他科目。渐渐地,这些考试集中于文体和儒家思想正统观念。最后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若无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相反,是一个由学习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
——[美]斯塔夫利亚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 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开始于什么时期?
(2)请写出唐朝三代皇帝对科举制的完善。
(3)科举考试科目繁多,一般以什么科为重要?
(4)科举制中的哪一举措大大促进了唐诗的繁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