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分裂过程中都会出现纺锤体 |
B.细胞内水分减少,代谢速率减慢是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之一 |
C.癌变的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易扩散和转移 |
D.细胞的分裂、分化、坏死对生物均有积极的意义 |
在有氧状况下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会受到抑制(巴斯德效应)。有人将酵母菌破碎获得细胞匀浆,并把部分细胞匀浆离心后得到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由此得到三种物质:细胞匀浆、上清液和沉淀物。再向下述三套装置中各自加入上述三种物质中的某一种(设为X、Y、Z),装置一:葡萄糖溶液+无菌水+X,装置二:葡萄糖溶液+无菌水+ATP+Y,装置三:葡萄糖溶液+无菌水+氧气+Z,各装置中各种剂量均适宜。最后检测三套装置中有无CO2产生。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本实验中加入三套装置的物质X、Y、Z应该都是上清液 |
B.本实验的各装置中不加细胞匀浆是为了排除有氧呼吸的干扰 |
C.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有氧状况下抑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因素是氧气还是ATP |
D.本实验的唯一自变量应是加入三个装置中的酵母菌提取物质(X、Y、Z)的种类 |
植物组织在一定时间内,放出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与吸收氧气的物质的量的比率叫做呼吸商,简称RQ。已知糖类的RQ值为1,脂肪的RQ值小于1。下表为测定豌豆种子萌发过程中二氧化碳释放量和氧气吸收量的变化数据:
据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30小时豌豆种子的呼吸主要是有氧呼吸 |
B.40小时时,种子萌发时呼吸消耗的主要是脂肪 |
C.若以葡萄糖为底物,30小时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131mg |
D.40小时以后豌豆种子的RQ值小于1,呼吸消耗的可能是糖类和脂肪 |
下图①~④表示不同条件下,植物叶肉细胞的CO2转移途径。某小组在密闭玻璃温室中进行植物栽培实验,他们对室内空气中的CO2含量进行24小时监测,并根据数据绘制了如下图所示的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忽略土壤微生物代谢活动产生的CO2量)
A.①与曲线中a点相符 | B.②与曲线中b点相符 |
C.③与曲线中c点相符 | D.④与曲线中d点相符 |
如下图是验证酶的催化特性的几组对比实验,1~5号试管内装有等量等浓度的H2O2溶液。1~4号试管的控制温度与投入物品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1~4号试管都是为了验证酶的某一项特性而设置,则4号设置得不科学 |
B.若投入物品后立即用带有余烬的火柴去试探1~4号试管口,则只有1号试管口火柴迅速复燃 |
C.若要证明酶的活性受酸碱度的影响,要再增设5号试管,5号试管内应加入1克用酸液或碱液浸泡过的鲜猪肝,温度为37℃ |
D.如C选项设置的5号试管与2号试管做对比实验,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过酸或过碱会影响酶活性 |
下列各项与ATP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ATP中的“A”表示腺嘌呤,“P”表示磷酸基 |
B.葡萄糖进入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会使胞内ADP的含量增加 |
C.颤藻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ATP产生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
D.细胞内Na+ 浓度偏高时ATP消耗会增加以维持Na+ 浓度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