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 A.新政遭到资本家的坚决反对 | B.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
| C.新政牺牲了资本家的部分利益 | D.新政加剧了美国社会的矛盾 |
“在只有邸报的年代,怀疑官方记载的人们只能如鲁迅先生所说,到野史杂说中探求真相。而晚清近代化报刊的出现改变了这一传统格局。”材料认为近代报刊()
| A.取代政府成为社会的评判法官 |
| B.迎合民众多方了解信息的需求 |
| C.剥去了朝廷官方活动的神秘感 |
| D.实际是社会上野史杂说的汇编 |
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根本上看这是( )
| A.由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性质决定的 |
| B.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
| C.由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 |
| D.邓小平理论指导的结果 |
1957-1966年是我国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 )
| A.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
|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
| C.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
|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
下列企业中,不属于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的是()
①江南制造总局②继昌隆缫丝厂③轮船招商局④福州船政局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史书记载:“苏南虽近洋场,本属首当其冲之地,但直到光绪年间,时人记叙还提到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营生的事实。”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 A.纺织品产量高、品种多 |
| B.小农经济已完全破产 |
| C.商品经济陷入困境 |
| D.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