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这首词写于长征路上,作者指挥中央红军攻克娄山关之后。上阙从哪些角度来写景?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3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本词为作者罢官闲居上饶时作。②偃蹇:高耸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1. |
选入高中教材的辛弃疾词作是《水龙吟·》。 |
2. |
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
简析本词的思想感情。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根据要求,完成赏析。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⑴ 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写的就是诗人在凝神细听。那么颔联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作简要分析。
⑵ 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岗晚步
李弥逊①
饭饱东岗晚杖藜,石梁横渡绿秧畦。深行径险从牛后,小立台高出鸟栖。
问舍谁人村远近,唤船别浦水东西。自怜头白江山里,回首中原正鼓鼙②。
[注] ① 李弥逊是南宋初年主张抗金、反对议和的一位重要人物,因反对秦桧向金人求和,被罢黜归田,隐居连江西山。②鼓鼙:大鼓和小鼓,古代军中用来发号进攻。
(1)、这首诗围绕“晚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和人物构成的?请简要概括。
(2)从整首诗来看,诗人主要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杂诗二首(其二)
曹丕
西北有浮云,亭亭①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②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③。
吴会非我乡,安得久留滞?
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注]①亭亭:远而无所依靠的样子。②飘风:暴起的风。③吴会:指吴郡和会稽郡。吴本是秦会稽郡,后汉时分为吴和会稽两郡。这首诗描写了何种景物?它具有什么特点?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岗晚步
李弥逊①
饭饱东岗晚杖藜,石梁横渡绿秧畦。深行径险从牛后,小立台高出鸟栖。
问舍谁人村远近,唤船别浦水东西。自怜头白江山里,回首中原正鼓鼙②。
[注] ① 李弥逊是南宋初年主张抗金、反对议和的一位重要人物,因反对秦桧向金人求和,被罢黜归田,隐居连江西山。②鼓鼙:大鼓和小鼓,古代军中用来发号进攻。
(1)这首诗围绕“晚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和人物构成的?请简要概括。
(2)从整首诗来看,诗人主要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