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世界某地区水平衡分布图(水平衡:年降水量减年蒸发量),完成问题:图中a地区气候特征是( )
A.热带沙漠气候 | B.有明显的旱季 |
C.四季分明 | D.全年炎热干燥 |
从图中可以判断( )
A.赤道穿过的东部,数值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海拔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 |
B.气温越高,水平衡数值就越小 |
C.降水越少,水平衡数值就越小 |
D.热带草原气候地区的水平衡数值都为正值 |
图中f、c、d、e四处海域沿岸,常年受寒流影响的是( )
A.f | B.c | C.d | D.e |
近年来,图中某区域土地沙化出现了南扩速度加快的现象,“南扩”的自然原因是( )
A.沙漠南侧的农业生产方式要比北侧落后 | B.草原上的野生食草动物数量增加 |
C.位于东北信风带,沙丘容易向西南移动 | D.气温升高,暴雨增多,水土流失严重 |
从图中不难看出,水平衡数值呈现负值的地区,正是世界上荒漠化分布最大和蔓延严重的地区。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土地荒漠化的发生地点也呈现一定的带状和面状分布的特点,即相对集中分布于( )
A.南北回归线附近 |
B.热带、副热带区域 |
C.副热带大陆中西部或宽广的温带大陆内部 |
D.只分布于有寒流经过的大陆西部 |
图中a所在的大洲发生次数高于世界上其它大洲的自然灾害是( )
A.气象灾害 | B.地质灾害 |
C.生物灾害 | D.环境污染诱发的自然灾害 |
下图为某日某时北半球a、b两纬线上不同经度的太阳高度示意图
此日,太阳直射点和a纬线的纬度分别是
A.0°,15°N | B.15°N,30°N | C.15°N,45°N | D.23°26′N,60°N |
如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一段纬线,M、N分别是X日的晨线、昏线与该纬线的交点。X日M、N两点的经度差为90°,一年中M、N两点有重合于O点的现象。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0.一年中,O点的太阳高度最大值约为
A.23° | B.43° | C.47° | D.57 |
11.X日M地的当地日出时间为
A.3时 | B.6时 | C.9时 | D.11时 |
12.X日后,若M点位置向东接近O点,则太阳直射点()
A.位于北半球,且正向北移动 | B.位于北半球,且正向南移动 |
C.位于南半球,且正向北移动 | D.位于南半球,且正向南移动 |
图表示某地季节性积雪融化完毕日期等值线及水系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6.①、③地积雪融化完毕日期晚于②地,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 B.海陆位置 | C.地形 | D.洋流 |
7.①、②、③、④四地中夏季太阳辐射量最强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各题
4.既近水又受水患影响最小的居民点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②居民点最容易发展成为城镇 |
B.站在M山顶可以直视图中的⑤居民点 |
C.图中干流的流向为西北流向东南 |
D.由⑤居民点取近道攀登M山忽上忽下较费体力 |
图1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A.太平洋 | B.印度洋 | C.大西洋 | D.北冰洋 |
2.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
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 | 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 |
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 | 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 |
3.2010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
A.气旋缓慢过境 | B.冷锋缓慢过境 | C.反气旋缓慢过境 | D.暖锋缓慢过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