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表示酶的有关实验:取甲、乙两支洁净的试管分别注入3 mL淀粉糊。然后在甲试管中注入2 mL新鲜的小麦淀粉酶滤液,在乙试管中注入2 mL清水,振荡这两支试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往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碘液,在35℃水浴中保温 5 min,乙试管变蓝 |
B.两支试管内各物质的量要求相同,是为了排除物质用量的不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C.35℃是小麦淀粉酶起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 |
D.若用该装置来验证酶的专一性,可以用斐林试剂检验颜色变化 |
氧的浓度会影响细胞呼吸。在a、b、c、d条件下,底物是葡萄糖,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下图。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a、b、c、d条件下,细胞呼吸的场所均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
B.a条件时,细胞呼吸最终有[H]的积累 |
C.b、c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 |
D.若底物是等量的脂肪,则在d条件下释放的CO2与吸收的O2的比值可能不为1 |
对下列生命现象及其生物学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A.细胞凋亡使细胞自主有序死亡,有利于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
B.细胞分裂使细胞趋向专门化,提高了机体生理功能的效率 |
C.人体的内环境稳态,离不开酶和激素的调节作用 |
D.细胞分化有利于细胞全能性的表达 |
离体培养的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经紫外线诱变处理后,对甘氨酸的吸收功能丧失,且这种特性在细胞多次分裂后仍能保持。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由于诱发了基因突变,细胞对氨基酸的需求发生变化 |
B.细胞膜结构改变,使之对氧气的通透性发生改变 |
C.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缺失或结构发生变化 |
D.诱变处理破坏了细胞中催化ATP合成的相关酶系 |
有关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均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
B.葡萄糖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 |
C.溶酶体和高尔基体在行使其功能时,可能伴随膜组分的更新 |
D.变形虫和草履虫的细胞膜基本组成成分不同 |
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生物都含有DNA和RNA这两类核酸 |
B.叶绿体、线粒体中既有DNA,也有RNA,核糖体中只有RNA |
C.原核细胞中只有DNA,无RNA |
D.人体细胞中储存信息的物质既有DNA,也有RNA,所以人体细胞的遗传物质包括DNA和R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