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夜里歌唱的鱼
查一路
①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苍茫,鸟儿离开了岑寂的北方。火烧云沉到山那一边。山岗上,风一阵冷过一阵,蒿草在风中萧瑟。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一个人的影子就会在昏暗中挟裹着晚风,逐渐清晰。我和妹妹就在这样的黄昏,在这样的山梁上等待父亲,还有父亲手中的鱼。
②父亲手中提着一尾胖头鱼,这种鱼头重尾轻,是乡村廉价的鱼,很适合我父亲的购买能力。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只能偶尔买这种鱼。他很少笑,只在递给我们拴鱼的草索时“嘿嘿”几声。在夜色中,牙齿很白,这是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③我飞跑着,把鱼交给母亲。妹妹在身后摇摇晃晃地追赶。母亲接过鱼,刮鳞、剔腮、破肚,把整条的鱼分成小块,娴熟而又忙乱。当菜籽油的香味混合着松枝腾起的浓烟弥敞开来的时侯,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召集一家人围拢到一起,催促着母亲往炉膛添柴。火舌从灶口舔出来,母亲的影子贴上后墙,忽大忽小,斑驳摇曳。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
④锅中的水,沸腾起来了。咕噜咕噜,鱼开始在水中歌唱,由一个声部转入另一个声部。这是世间最美的音乐,传递口福的信息。大姐在这时也不忘记做弟妹们的表率,装模作样地伏在灶台做作业;二姐用桃木梳梳她又黑又粗的长辫,眼睛随着腾起的蒸汽升高;妹妹和我,绕着灶台打架,虚张声势,有别于平日里泄愤的争斗,而是在幸福的预感中,矫揉造作,故作娇嗔。父亲黝黑、冷峻的脸上露出慈爱和笑容,虽然沉默独坐,而他内心必然掠过一阵阵瞬间的喜悦,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⑤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母亲撮起嘴,吹锅盖上的蒸汽。揭开锅盖,如同揭开一个谜底。鱼怎么样了?母亲撒下大把翠绿的葱丝,鲜红的辣椒。锅盖合上时,她用毛巾环绕住锅与盖的缝隙,让蒸汽闷在锅里,但仍挡不住渗出异香。
⑥鱼熟了,母亲只吃鱼汤泡饭。她拨开我们几个孩子贪婪的交叉着的筷子,挑出一块大而少刺的鱼肉,放在一只小碗中。在我们茫然的眼神里走出异香氤氲的房间。
⑦寒冷跟随着温暖的小碗,跟随着母亲推开那间草屋的门。温暖的鱼让瞎老爷爷的冰冷的小屋同样获得了温度。老人边吃边有泪水涌出,不知道是不是太辣的缘故?
⑧同样是一个冬天的夜晚,这位孤寡老人孤单地走了。临终前,他告诉在场的人,他庆幸的时刻是那个冬夜,因为他吃到了我母亲送给他的鱼。他用手摸着胸口,说:“这里,很暖!”
⑨另一个冬天。黄昏,我们不再去那个山岗张望。我父亲在这年的秋天去世了。妹妹的黄发已经扎成了小辫,我们渐渐长大成人。但我们常常想念那样的冬夜,温暖只会在寒冷中感知,冬夜是我人生最初的一门课程。
⑩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
(选自《读者》,有删节)从全文来看,题目中的“歌唱”指的是什么?题目表达了哪些感情?
理解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1)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
(2)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第③段中写到:“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这句景物描写形象生动,请分析它在表达感情方面的作用。
第④段写了孩子们的表现,请分析他们此刻各自的心理活动。
(1)大姐:
(2)二姐:
(3)我和妹妹: 结尾写到:“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这句话含义深刻,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世界民居奇葩
在闽西南苍苍茫茫的崇山峻岭之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土楼,充满神奇的山寨气息。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世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的客家人民居。
他们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边远的山区,为了防卫盗匪的骚扰和土著的排挤,便营造“抵御性”的营垒式住宅,并不断进步发展,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粘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100至200多间房如柑瓣状均匀布列各层,宏伟壮观。大部分土楼历经两三百甚至五六百年的地震撼动、风雨侵蚀以及炮火攻击而安然无恙,显示了传统技术文化的魅力。
客家先民们崇尚圆形,把圆形当天体之神来崇拜。主人认为园是吉祥、幸福和安宁的象征,这些都体现了土楼人家的民俗文化。圆墙的房屋均按八卦形布局排列,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整齐划一,充分显示它突出的内向性、强烈的向心力、惊人的统一性。
客家人在治家、处事、待人、立身等方面无不体现儒家的思想及其文化特征。有一座土楼,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以和为贵,便用正楷大字写成对联刻在大门上:“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强调了儒家立身的道德规范。楼内房间大小一模一样,他们不分贫富、贵贱,每户人家均等分到底层至高层各一间房,各层房屋的用途达到惊人的统一,底层是厨房兼饭堂,二层当贮仓,三层以上作卧室,两三百人聚居一楼,秩序井然,毫无混乱。土楼内所存在的儒家文化遗风,让人感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蒂固根深。、文章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它的最大特点是
、第二段划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突出了土楼的功能。
、第二段中“他们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边远的山区”一句中的“大多”能否去掉?为什么?
、客家先民为什么要把土楼建成圆形的?(用文中的话回答)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
桐花席慕蓉
四月二十四日
①长长的路,我正走向一脉绵延的山冈。不知道何处可以停留,可以向他说出这十年二十年间种种无端的忧愁。林间洁净清新,山峦守口如瓶,没有人肯告诉我那即将要来临的盛放与凋零。
四月二十五日
②长长的路上,我正走向一脉绵延的山冈。在最起初,仿佛仍是一场极为平常的相遇,若不是心中有着储藏已久的盼望,也许就会错过了在风里云里已经相互传告着的,那隐隐流动的讯息。
③四月的风拂过,山峦沉稳,微笑地面对着我。在它怀里,随风翻飞的是深深浅浅的草叶,一色的枝柯。
④我逐渐向山峦走近,只希望能够知道它此刻的心情。有迷糊的低语穿过林间,在四月的末梢,生命正酝酿着一种芳醇的变化,一种未能完全预知的骚动。
五月八日
⑤在低低的呼唤声传过之后,整个世界就覆盖在雪白的花荫下了。
⑥丽日当空,群山绵延,簇簇的白色花朵象一条流动的江河。仿佛世间所有的生命都应约前来,在这刹那里,在透明如醇蜜的阳光下,同时欢呼,同时飞旋,同时幻化成无数游离浮动的光点。
⑦这样的一个开满了白花的下午,总觉得似曾相识,总觉得是一场可以放进任何一种时空里的聚合。可以放进诗经,可以放进楚辞,可以放进古典主义也同时可以放进后期印象派的笔端——在人类任何一段美丽的记载里,都应该有过这样的一个下午,这样的一季初夏。
⑧总有这样的初夏,总有当空丽日,树丛高处是怒放的白花。总有穿着红衣的女子姗姗走过青绿的田间,微风带起她的衣裙和发梢,田野间种着新茶,开着蓼花,长着细细的酢浆草。
⑨雪白的花荫与曲折的小径在诗里画里反复出现,所有的光影与所有的悲欢在前人枕边也分明梦见,今日为我盛开的花朵不知道是哪一个秋天里落下的种子?一生中所坚持的爱,难道早在千年前就已是书里写完了的故事?
⑩五月的山峦终于动容,将我无限温柔地拥入怀中,我所渴盼的时刻终于来临,却发现,在它怀里,在幽深的林间,桐花一面盛开如锦,一面不停纷纷飘落。
五月十一日
?难道生命在片刻欢聚之后真的只能剩下离散与凋零?
⑿在转身的那一刹那,童话正不断不断地落下。我心中紧系着的结扣慢慢松开,山峦就在我身旁,依着海潮依着月光,我俯首轻声向它感谢,感谢它给过我的每一个丽日与静月。由此前去,只记得雪白的话一花荫下,有一条不容你走到尽头的小路,有这世间一切迟来的,却又偏要急急落幕的幸福。
五月十五日
⒀桐花落尽,林中却仍留有花落时轻柔的声音。走回到长长的路上,不知道要向谁印证这一种乍喜乍悲的忧伤。
⒁周遭无限沉寂冷漠,每一颗树木都退回到原来的角落。我回首依依向它注目,高峰已过,再走下去,就该是那苍苍茫茫,无牵也无挂的平路了吧?山峦静默无语,不肯再回答我,在逐渐加深的暮色里,仿佛已忘记了开花时这山间曾有过怎么幼稚堪怜的激情。
⒂我只好归来静待时光逝去,希望能像它一样也把这一切逐渐忘记。可是,为什么在漆黑的长夜里,仍听见无人的林间有桐花纷纷飘落的声音?为什么?繁花落尽,我心中仍留着花落的声音。
⒃繁花落尽,我心中仍留着花落的声音,一朵一朵,在无人的山间的轻轻飘落。
(摘自席慕容《写给幸福》).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根据文章,请说说④段画线句子中的 “未能完全预知的骚动”究竟指的是什么?
.下列关于本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在整个过程中都和山岗有对话,文中的山岗,博爱、睿智,但什么都不告诉你,只以他最宽宏的胸怀让你自己去体会,去寻找自己的答案,并且遵循时间的规则,不后悔不挽留一切过去的东西。所以也可以将文中的山峦看成生活本身。 |
B.文章是以空间为线索,分割并连贯章节的。 |
C.从题目看,本该是写桐花,但主要笔墨并没有放在描写桐花的形态上,而是用一种近乎诗的构思来表达她对生活的感想,所以这是一篇借物抒情的散文。 |
D.“今日为我盛开的花朵不知道是哪一个秋天利落下的种子?一生中所坚持的爱,难道早在千年前就已经是书里写完了的故事?”句中作者认识到桐花的美必定曾被历史上许多人欣赏过,赞美过,为桐花所接受的珍爱并不独属于自己而感到嫉妒和失落的,矛盾地表现了作者对桐花的热烈的爱。 |
.请品味⑥段中画线句子的妙处。
仿佛世间所有的生命都应约前来,在这刹那里,在透明如醇蜜的阳光下,同时欢呼,同时飞旋,同时幻化成无数游离浮动的光点。.第⒂段作者写到:“为什么?繁花落尽,我心中仍留着花落的声音。”结合上下文,说说你所理解的理由?
.一双慧眼,一颗善感的心会将生活中的美捕捉、放大,在景美如画的一中校园里放慢你匆匆的步伐,也许是一棵树,或许是一片草,或许……就在某个瞬间你发现了生命的、生活的真谛或是奥秘,请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和我们分享那片景和那一刻你的感悟!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小题。
给它一个攀爬的理由张丽钧
①秃的墙,没有看头。便有邻居建议,干脆,咱种些爬山虎吧,不消两年,这墙就全绿了。
②爬山虎是一种皮实的植物,很容易活。“压条”后,叶子打了两天蔫儿,但一场雨过后,打蔫儿的叶子下面就冒出了红褐色的新芽。
③接下来的一切似乎应该没有悬念了,墙在侧,“虎”善爬,听凭它们由着性子去编织美丽故事好了。
④然而不然。爬山虎竟然背弃了那墙,毫无章法地爬了一地。
⑤“怪了!这些爬山虎的‘虎气’哪里去了?怎么跟地瓜秧一个脾性了?”一位邻居讶异地说。
⑥我们请来了生物老师。他告诉我们说,墙面太光滑了,爬山虎卷须上的粘性吸盘无法吸附在上面,要将墙弄成麻面才行。
⑦说干就干。我们借了电钻,开始兴致勃勃地破坏那墙面。
⑧经过小半天的奋战,墙体变得面目全非了。我们又不辞辛苦地拉来水管,冲净了那蒙在爬山虎叶子上的白灰,又将那长长的爬山虎藤条一根根塔到墙上的花窗孔中,然后正告它们道:“这下,你要是还不爬,可就没有道理啦!”
⑨居然,它还是不爬!
⑩生物老师又来了。他挠着头皮说:“可能是原先生出的粘性吸盘已经过性了,也就是说,它们在最适合找到攀附物的时候没能找到攀附物,吸盘就在藤条上干枯了;而藤条顶端嫩芽上新生的吸盘又无力带动那么沉重的一根藤条,所以,这爬山虎就难往上爬了。”
⑪看着匍匐一地的爬山虎,我们万分沮丧。
⑿以为只能这样了——新的藤条从根部滋出后,张开眼,欣欣然发现旁侧已有我们殷勤打出的适于攀爬的墙面,于是欢呼着,将卷须上小小的吸盘快乐地吸附于墙面,开始了傲视前辈的向上奔跑;而匍匐的藤条只有怨恨地委身地面,看别人飞翔。
⒀清晨,我照例路过那面令人纠结的墙去上班。却见一位父亲带着一个男孩在那面墙前忙碌。再仔细看时,我惊叫了起来。——天!那父子俩居然在用透明胶条一根根往墙上粘那藤条!他们已经粘了十几根了。丑陋的墙,被漂亮的绿藤装饰出诗意。
⒁我对那父亲说:“你真行啊!太有创意了!”那父亲嘿嘿一笑说:“不是我,是我儿子想出的办法。跟咱们一样,他也在暗暗为这些爬山虎用力啊!看它们实在爬不上去了,他就说:咱们帮它们爬上去,这样,后长出的藤条借着老藤条往上爬,会更容易些……”
⒂如今,那面墙已经被深深浅浅的绿所覆盖,大概很少有人想起这一墙爬山虎初始的故事了吧?而我却不能忘怀。每次走到这里,我都忍不住驻足。我思维的卷须上生出一个个小小的吸盘,有自嘲,有自省,有自警,有自励。作为一名教师,我问自己,我是否给了每一株怀有向上热望的爬山虎一个攀爬的理由?当理想的藤条在现实面前怆然仆地,我能否像那个可爱的男孩一样,不沮丧、不懊恼、不怨艾,智慧地拿出自己的补救方案,将一根根自暴自弃的藤条抬举到梦的高度?
(选自《教师博览》2011年12期).文中爬山虎为什么会始终攀爬不上那面墙,匍匐一地?
.为了让爬山虎能顺利的爬上墙,人们先后尝试了哪些努力?
.说说下列句中加点部分的含义。
(1)“听凭它们由着性子去编织美丽故事好了”。
(2)将卷须上小小的吸盘快乐地吸附于墙面,开始了傲视前辈的向上奔跑;.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小男孩和他的父亲各有怎样的美好品质?
.第⒂段画线部分告诉我们,小男孩给了作为教师的作者怎样的启迪?(4分)
现代文阅读
往天空写字
谢汝平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手机》,因其精彩的情节、出色的表演以及非常贴近生活而获得广大观众的喜爱。在电视剧中,最让我感动的一段是,儿时的严守一和张小柱拿着废矿灯,往天上写字。张小柱写的是:娘,你不傻;严守一写的是:娘,你在哪儿?据说字迹能在天上停留五分钟。而当严守一家庭与事业都遇到挫折时,又恰逢其作为心灵归属象征的奶奶离开人世,办完丧事的那天晚上,夜特别黑,伸手不见五指,严守一拿着手电筒往天上写:奶,想跟你说话。那字迹在天上,整整停留了七分钟。看到这里,让作为观众的我不禁潸然泪下。
为了打破沉闷而伤感的气氛,我跟一起看电视的妻子和儿子说,小时候,我也经常用手电筒往天空写字。儿子对我的话非常感兴趣,追问我在天上都写了什么字。我一下子愣住了,虽说小时候经常用电筒往天上照,那也只是一种好奇,是对遥远夜空感到神秘而已,在记忆里虽然经常出现往天空写字的情景,但写了什么字却真的记不得了。儿子对我的回答感到很不满意,非得我好好想想到底写了什么?妻子对我小时候的事情也产生了好奇,与儿子一唱一和,非得让我回忆写了什么。
于是,我的记忆回到了小时候,夏天的夜晚,同小伙伴们一起疯玩,用手电筒去捉知了、掏麻雀,闲暇的时候就会一起用电筒往天上照。看着笔直光柱射往漆黑的天空,光亮消失在遥远的地方,感到天空太神秘,而自己太渺小,心中更多的是恐惧和迷茫。在这种心境下,几个人便晃动手电,让手中的光柱像一把剑一样,互相追逐与砍杀,俨然每个人都成了手握利器的英雄,心中才略微好过一些。后来,我们便往天空写字,我终于想起每次写的似乎都是阿拉伯数字“123456789”,不为别的,就是这几个数字写来顺手。儿子知道答案以后,显得很失望,问我,难道当时就没写点别的,就像严守一张小柱一样,他们写的字是那么的感人。
我的确没有写过别的,不仅在天空写字,就是有时用树枝在沙滩上写字,或者调皮时撒尿在雪地上写字都是写的阿拉伯数字,看样子我只是一个平庸的人而已。看着儿子失望的样子,我反过来问他,假如你在天空写字,会写什么呢?儿子听了我的话,思索了一会,然后拿来手电筒,透过窗户,认认真真地往天上写起来。沿着手电筒的光柱,看着儿子一笔一划写的是:我爱爸妈。那字迹在天上亮了很久,仿佛永远都不会消失,那一刻,我和妻子的眼睛都湿润起来。.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挫折 ()不禁()闲暇()略微().请从修辞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精妙之处。
几个人便晃动手电,让手中的光柱像一把剑一样,互相追逐与砍杀,俨然每个人都成了手握利器的英雄。.在文中,作者追忆了小时候,夏天的傍晚“同小伙伴们一起疯玩”时的情景。那时的孩子们都用手电筒来做什么?请简要列举出来
.当与小伙伴们一起用电筒往天上照时,“我”看到了什么?内心的感受如何?
.“我”把当时的想法告诉了儿子,“儿子知道答案以后,显得很失望”儿子为什么会失望?谈谈你的理解
.“那一刻,我和妻子的眼睛都湿润起来。”一句与文中的哪句话相照应?从文中的这两处来看,让作者有如此行为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随着科技的进步,满街早已灯火通明,用手电筒在天空写字,相信你不但没玩过,恐怕也没想过。除了文中几个人在天空写的字外,如果让你也在天空写字,你会写什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率真孔子
张期鹏
我读孔子,感受到的是他的率真。
在无数个深夜,我坐在桌前捧读《论语》,感觉这个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就坐在我的面前。他的深邃目光,穿越2500多年的沧桑岁月,慈祥地注视着我。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站起身来,慢慢地走向不可知的远方。我的眼前,顿时幻化出一片烂漫的充满书香气息的杏林。
我的思绪在漫长的时间隧道里穿梭,眼前的场景在变换,仿佛又回到了2500多年前的某一天。那一天,孔子把他的弟子子路、曾点、冉有、公西华召集到身边,让他们尽情地抒发自己的人生理想。子路说完,他只是微笑了一下;冉有和公西华说完,他没有表示任何意见,但似乎皱起了眉头。轮到曾点了,他在老师的鼓励下轻声说道:“莫春着,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是这一段轻声地描绘,引来了孔子高声地感叹和赞许:“吾与点也!”
“只有曾点的说法符合我的心愿啊!”孔子的感叹和赞许,至今依然深深地撞击着我的心扉。千百年来,有多少人把他打扮成一个不苟言笑、循规蹈矩,而且一开口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闭口就是“仁”、“礼”、“忠恕”、“孝悌”之类的“至圣先师”,殊不知他始终怀着“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童心童趣。岂止是童心童趣啊,暮春时节,穿着新做的春服,五六个朋友一道,带着六七个孩子,在沂河里畅快地沐浴,在求雨台上迎接浩荡的春风,然后一路唱着悠扬的歌曲回去,难道不是孔子的人生理想吗?
这是一个多么可爱、多么率真的孔子!
孔子作为一个政治家,自然始终怀有强烈的政治热情、政治抱负和政治追求;但作为一个“士”,他更有知识分子思想纯洁和崇高的一面,不会为了某种政治利益而牺牲自己的独立人格。他30多岁的时候,因为对鲁国“三桓”的骄横跋扈不满,来到了齐国。他对齐景公讲了一番治国安邦的道理,齐景公好像很乐意接受。但他似乎又太直率了,他敏锐地看到齐国最大的危机是宫廷的奢侈,并且坦率地指出了这一点,引起了景公的极大不满。他冷冷地对孔子说:“我已经老了,也不可能有什么大作为了。以您的才能,在我这里实在太委屈了。”对于这样的逐客令,《论语》中没有记载孔子的反应,只是说了一句“孔子行”。但就是这样一句“孔子行”,使我看到了他面对景公的凛然的表情。以孔子的温文尔雅,他不会怒斥一个自己认为不值得怒斥的人,他当时一定是“色勃如也”,一脸严肃地转身离去;“趋近,翼如也”,脚步越走越快,像鸟儿舒展开了自己的翅膀。这就是有着率真个性、独立人格的孔子啊!
我同时隐约地感到,孔子作为一个凡人,内心也有着复杂的情感,思想深处也有着复杂的矛盾,有时甚至会陷入一种痛苦的矛盾斗争之中。特别是在自己理想不能实现的时候,心里真比黄连还苦。在他快50岁的那一年,眼看着壮志难酬,内心的急切终于表现在了一次差一点成为现实的冒险行动上。那一年,鲁国“三桓”之一季桓子的一个家臣发动叛乱,占据了鲁国的费城,并想以此来对抗鲁国。为了壮大自己的声威,他特意邀请孔子参加自己的反叛行动,这一次孔子真的沉不住气了,竟然想去参加叛军。子路急切地来劝他,他自知理亏,但又为自己无望的前程悲哀,于是理屈词穷地抢白子路:“他们召我去,难道我会白去吗?如果他们是真心用我,我可以帮助他们建设一个我梦想的东周王朝啊!”
孔子当然没有成行,但即使只是这样一种想法,也引起了后人的激烈论争。在他死后2500多年的时间里,不知有多少人为他的这次冒险行为辩解,他们认为 “圣人”孔子是绝对不会有这样的想法、说出这样的话的。但我却相信这是真的,因为我知道,孔子也是食人间烟火、吃五谷杂粮的,都快50岁了还一事无成,能不着急吗?我在今天可以想象孔子当时那种急切的样子,想象他面红耳赤地训斥子路的情景,不仅没有感到损伤了孔子形象的一分一毫,反而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孔子:太率真、太可爱、太伟大了。
大哉孔子!、读完全文,作者是怎样评价孔子的?
、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论述孔子的“率真”的?请简要概述。
、从文章的第三、四段孔子与他的弟子们畅谈理想的事例中,你读出孔子怎样的人生思想?(4分
)、作者写到孔子到齐国劝说齐景公的事例,阐明了什么观点?
、孔子一生中在教育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的教育方法有哪些?请概述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