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学热”持续升温。从易中天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品《三国》,刘心武说《红楼》,于丹释《论语》,到王立群解读《史记》,阎崇年讲《清史》,鲍鹏山解读《水浒》。运用现代媒体演绎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许多国人的喜爱。这说明( )
①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使中国传统文化更具魅力
②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增强了中国文化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③运用现代传媒技术,是焕发中国传统文化生命活力的根本方式
④文化创新离不开继承,只有继承才能使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发展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中医讲求辨证施治、对症下药。有时对同一类疾病根据不同病因施以不同疗法,称为“同病异治”,有时又对不同疾病根据相同的病理表现施以同一类疗法,称为“异病同治”。“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最突出的共同点是重视()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 B.意识的能动作用 |
C.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 D.从整体上把握现象之间的关系 |
“经济工作是我们一切工作的中心,同时要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这段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分析问题既要看矛盾的普遍性,又要看矛盾的特殊性 |
B.做工作既要抓住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
C.办事情既要着眼于整体,又不能忽视局部 |
D.搞建设既要抓物质文明,又要抓精神文明 |
我国实行“一国两制”,不会改变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其哲学依据是()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 B.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
C.主次矛盾相互关系原理 | D.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
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说明()
A.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先从量变开始的 |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
C.量的积累必然会引起质的变化 |
D.事物的变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
“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就失去了水分的积聚中心和贮藏库。”恩格斯的这段话告诉我们()
(1)自然界是客观的,人不能违背自然的客观性
(2)要正确对待联系的客观性
(3)在把握事物时不能仅看到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忽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
(4)做事情必须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A.(1) | B.(1)(2) | C.(1)(2)(3) | D.(1)(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