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11年9月以来,我校”海量阅读“拉开帷幕。老师和同学踊跃捐助,好书从此流动起来!学校希望以海量阅读为契机,引导同学们“与好书为伍,与伟人对话”,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同时也希望通过读书活动,建构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营造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
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对海量阅读活动的认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科技的作用和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在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大背景下,食品安全法曾被公众寄予厚望。《食品安全法》自2008年公布草案,经历多次再审。因中间经历了三鹿奶粉事件,直到2009年2月28日,跨越两届常委会、经历了四次审议的食品安全法,才以一个“相对完美”的状态高票通过。近年来,各地又不断曝出镉大米、毒生姜等新的食品安全事件,网购食品成为潮流、婴幼儿食品质量问题频发。“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影响和制约我国食品安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去年10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布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送审稿,向公众征求意见。公众对该法的关切程度亦非常之高,社会各界共提出5600多条修改意见,有效文字总计84万字。
材料二:相关法律演变

时间
内容
1965年
国务院批转试行《食品卫生管理试行条例》
198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颁发
1995年
食品卫生法实施,注重产品卫生检查和管理,有关安全制度的规定不足。
2006年
修订食品卫生法列入年度立法计划。后将修订食品卫生法改为制订食品安全法。
2008年
食品安全法(草案)公布,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后因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又进行了多方面修改。
2009年
食品安全法高票通过,食品卫生法废止,由重在外部监管转向全程监督。
2013年
修订食品安全法列入立法项目,公开征意见。2013年3月,国务院启动新一轮机构改革,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做出重大调整,组建国家食药监管总局。对食品安全监管,由过去的生产、流通、消费环节分段管理,改为统一管理。

(1)材料一体现了哪些唯物论道理?
(2)材料二是如何体现实践和认识关系的?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通常是指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或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某校高一(1)班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电子商务的发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展开了“走进电子商务,感受时尚生活”的研究性活动,让我们一起探究其中。
[背景研读]
同学们搜集资料发现:今年上半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近3万亿元,网络零售额3500亿元左右,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7%。近一年来,风险投资公司投资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多达155个项目,中国的电子商务正处在爆炸式的发展期。
专家指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电子发展提供了交易空间,居民收入的增长,人们的消费能力进一步提高给电子商务带来了发展动力。此外,交易成本低,方便快捷、消费市场潜力大使得投资者看到了电子商务利润丰厚的商机,投资增加。
(1)结合材料,分析导致电子商务发展的经济学依据。
[案例分析]
某电子商务公司只用了6年时间,就以每年300%的速度超越行业的所有对手。公司坚持以“产品、价格、服务”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坚持“先人后企”的发展理念,并与众多供应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诚信联盟;建立自有快递公司,提高库存周转率,节约了成本,从而提升了公司的竞争力;推出了“价格保护”、“延保服务”等举措,最大限度地解决消费者的后顾之忧;现在,公司获得总额达1.5亿美元的融资,已收购某国外服饰网上购物商城,获得了更优质且更有影响力的国际品牌和供应渠道,正逐步从3C产品扩张到传统百货。
(2)请运用所学知识,从该电子商务公司的发展过程中探究其成功的经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形势闪耀新亮点,经济运行呈现新特征。种种信号和变化,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正迈入新的阶段,出现了趋势性、不可逆的新常态。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才能站上新的历史方位、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根据辩证唯物论的有关方法论要求,结合材料说明我们应怎样对待经济新常态。
材料二:2014年12月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经明确,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体现的道理。

材料一:法律要发挥作用,就需要全社会树立法治精神。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漫长的人治时期,这是造成当前我国公民法治精神淡薄的重要原因。但我们更要看到,人治赖以生存的小农经济基础已不复存在,法治国家所需内生动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有了巨大发展,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依法治国方略,这些都有利于法治精神的培育。
材料二:某社区着力建设法治社区。社区组建了以驻社区律师、调解员和居民代表为成员的社区法治工作小组;借助网格化管理平台,收集涉及可能引发矛盾纠纷的信息和解决问题的建议,并坚持实行民主评议、论证听证和网上议事制度;社区法治工作小组的工作要接受社区居民的质询。通过这些举措让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简析如何正确看待影响公民法治精神形成的因素。
(2)该社区是通过哪些公民政治参与途径促进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请列举材料二加以说明。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闪耀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来源。习近平主席也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借鉴了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以和为贵”等思想。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 公正、法治”,借鉴了儒家“天人合一”“隆礼重法”等思想。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仁”的推行表现为善待他人,推己及人,即“友善”;“义”的推行表现为处事得体,办事尽心,即“敬业”,传承了儒家文化的精华。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如何发挥传统文化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2)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是如何处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