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六国论》)
对下列各句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是故燕虽小国后亡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B.惜用武而不不终也  可怪也欤
C.齐人勿附秦师不必贤弟子 D.洎牧谗诛  至丹荆卿为计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D.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词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可谓智力孤危思厥先祖父
B.肴核既尽,杯盘狼籍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C.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D.刺客不行,良将犹在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从句式特征看,与“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A.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洎牧以谗诛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各段文言文,完成文后相应的题目
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姨卒,泰娶其姊。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众皆伏泰之义。尝于都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中和中,将家于义兴,置一别墅,用缗钱二百千。既半授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居两月,泰回,停舟徒步,复以余资授之,俾其人他徙。于时睹一老妪,长恸数声。泰惊悸,召诘之,妪曰:“老妇尝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故悲耳。”泰怃然久之,因绐曰:“吾适得京书,已别除官,不可住此,所居且命尔子掌之。”言讫,解维而逝,不复返矣。
[注]姨妹:姨母的女儿。二子:两个女儿。中和:唐僖宗年号。缗:穿钱的绳。绐:哄骗、欺骗。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众皆伏泰之义伏:“服”,佩服
B.俾其他人徙俾:使
C.已别除官除:任命、授职
D.解维而逝解维:想通了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所居且命尔子掌之且尔与其从避人之士,岂若从避世之士哉
B.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
C.市之,而命洗刷义不杀少而杀众
D.泰怃然久之有十月熟者谓之晚稻
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跟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尝于都市遇铁灯台 B.市之,而命洗刷
C.将家于义兴,置一别墅 D.泰惊悸,召诘之
4.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操守颇有古贤之风————志行品德很有古代贤者的风度
B.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那人有毛病,除了我没人适合她了
C.约回日当诣所止————约定回来后就到新买的别墅去
D.复以余资授之,俾其人他徙————又将其余的款项交给房主,让那人搬迁到别的地方
5.下面全能说明孙泰“操守颇有古贤之风”的一项是
①姨卒,泰娶其姊②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③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 ④泰回,停舟徒步,复以余资授之⑤泰惊悸,召诘之⑥解维而逝,不复返矣
A. ①②④ B. ①⑤⑥ C. ②③⑥ D. 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孙泰极重仁义。姨母生前曾将两个女儿托付给他,并希望他日后与其次女结百年之好;但孙泰却在姨母去世之后,娶了姨母有眼疾的长女。这使得他受到众人敬佩。
B.孙泰不贪非分之财。他曾购得一铁灯台,洗刷时发现是银制品,他就立即赶回去,将灯台还给卖主。
C.孙泰非常仁慈。他花两百贯购买一别墅,曾见一老妇大哭不止,问明情况后,便说自己将要升官,升官后就可以将别墅送给老妇人。
D.孙泰施恩不图回报。他本来打算搬家到义兴,但因老妇人之故,不仅家未搬成,还为别墅倒贴了两百贯;对老妇有恩却不求报答——解了缆绳,一去不返。

阅读下列各段文言文,完成文后相应的题目
范正辞太平兴国中,以饶州多滞讼,迁知州事。至则宿系皆决遣之,胥吏坐淹狱停职者六十三人。会诏令料州兵送京,有王兴者,怀土惮行,以刃故伤其足,正辞斩之。兴妻上诉,太宗召见正辞,庭辩其事。正辞曰:“东南诸郡,饶实繁盛,人心易动,兴敢扇摇。苟失控驭,则臣无待罪之地矣。”上壮其敢断,特迁官,充江南转运副使。饶州民甘绍者,为群盗所掠,州捕系十四人,狱具将死。正辞案部至,引问之,因皆泣下。察其非实,命徙他所讯鞫。既而民有告盗所在者,正辞潜召监军掩捕之。盗觉遁去,正辞即单骑出郭二十里追及之。贼控弦持槊来逼,正辞大呼,以鞭击之,中贼双目,仆之,余贼渡江散走。被伤者尚有余息,旁得所弃赃,按其奸状伏法,十四人皆得释。此吾乡里事,而郡人多不闻之。
[注]料:统计,这里有挑选之意。
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胥吏坐淹狱停职者淹:滞留
B.狱具将死具:具结
C.正辞案部至案:案情
D.单骑出郭二十里郭:城郊
2.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①以刃故伤其足②太宗召见正辞,庭辩其事
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A.两个“故”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
B.两个“故”字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
C.两个“故”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D.两个“故”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余贼渡江散走②操军方连船舰,可烧而走也
B.①上壮其敢断②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
C.①特迁官,充江南转运副使②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D.①以鞭击之,中贼双目,仆之 ②众不能堪,而仆之
4.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至则宿系皆决遣之----到任后就连夜逮捕了那些放走犯人的胥吏
B.按其奸状伏法------审问确认他的犯罪事实,然后将他处死
C.正辞潜召监军掩捕之----范正辞就秘密命令监军假装去逮捕他们
D.被伤者尚有余息-----那些受伤的还有的在休息
5.范正辞对皇帝分析“人心易动”的原因,正确的一项是
A.东南富庶,人们怀恋乡土,不愿服役
B.王兴闹事,煽动民心
C.东南富庶,人们容易闹事
D.东南富庶,王兴又故意闹事,煽动民心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范正辞被特意选出做饶州知州,这从侧面表现了他善于断案的才能。
B.范正辞断案果敢,选兵进京时杀一儆百,控制地方局势,为皇帝家天下服务,得到皇帝的赏识而升了官。
C.范正辞明察冤狱,使因甘绍案被判死刑的14名无辜者全部获释。
D.范正辞办案目光敏锐,善于用兵,临敌勇毅果敢,武艺高强。

阅读下列各段文言文,完成文后相应的题目
古弼,代人也。少忠谨,善骑射。初为猎郎,以敏正称。明元嘉其直而有用,赐名曰笔。后改名弼,言其有辅佐才也。
太武即位,以功拜立节将军,赐爵灵寿侯。
上谷人上书,言苑囿过度,人无田业,宜减太半,以赐贫者。弼入欲陈奏,遇帝与给事中刘树棋,志不听事。弼侍坐良久,不获申闻。乃起,于帝前捽树头,掣下床,以手搏其耳,以拳殴其背,曰:“朝廷不理,实尔之罪!”帝失容,放棋曰:“不听奏事,过在朕。树何罪?置之!”弼具状以闻。帝奇弼公直,皆可其奏,以与百姓。弼曰:“为臣逞志于君前者,非无罪也。”乃诣公车,免冠徒跣,自劾请罪。帝招之,谓曰:“卿其冠履。吾闻筑社,蹇蹶而筑之,端冕而事之,神与之福。然则卿有何罪?自今以后,苟利社稷,益国便人者,虽复造次,卿则为之,无所顾也。”
[注]徒跣:赤脚。蹇蹶:磕磕绊绊。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明元嘉其直而有用有用:有能力
B.言苑囿过度过度:指占地过多
C.帝失容,放棋失容:大惊失色
D.为臣逞志于君前者逞志:满足心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为臣逞志于君前者B.初为猎郎,以敏正称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太武即位,以功拜立节将军
C.弼入欲陈奏,遇帝与给事中刘树棋 D.乃诣公车,免冠徒跣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手搏其耳②皆可其奏③初为猎郎④为臣逞志于君前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D.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改名弼,言其有辅佐才也----后来改名为弼,说自己有辅佐君王的才能
B.弼侍坐良久,不获申闻----古弼在一边坐了很久,没有机会将这件事报告皇帝。
C.朝廷不理,实尔之罪--朝廷没有治理好,实在是你的罪过。
D.卿其冠履--您戴好帽子,穿上鞋子。
5.下列全说明古弼“公直”的一组是
①弼入欲陈奏②捽树头,掣下床,以手搏其耳,以拳殴其背③弼具状以闻④免冠徒跣,自劾请罪⑤ 虽复造次,卿则为之,无所顾也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⑤ D. ①⑤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段突出了古弼以国家人民利益为重,不顾个人安危的品德。
B.古弼见到上谷人的上书,便急于将这种情况反映给皇帝,但并未取得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
C.皇帝与人下棋,正在兴头上,古弼不惜扰皇帝的雅兴,也要将关系到人民利益的事情办好。
D.古弼奏事不留情面,但太武帝能体会到他的苦心,接受了合理的建议。

阅读下列各段文言文,完成文后相应的题目
则天朝,或辄罗告其主,以求官赏。润州刺史窦孝谌妻庞氏,为其奴告夜醮,敕御史薛季旭推之。季旭言其咒诅,草状以闻,先于玉阶涕泣不自胜,曰:“庞氏事状,臣子所不忍言。”则天纳之,迁季旭给事中。庞弃市,将就刑,庞男希瑊诉冤于侍御史徐有功,有功览状曰:“正当枉状。”停决以闻。三司对按,季旭益周密其状。秋官及司刑两曹既宣覆而自惧,众迫有功。有功不获申,遂处绞死。则天召见,迎谓之曰:“卿比按,失出何多也?”有功曰:“失出,臣下之小过;好生,圣人之大德。愿陛下宏大德,天下幸甚!”则天默然久之,曰:“去矣!”敕减死,放于岭南。月余,复授侍御史。有功俯伏流涕,固不奉制。则天固授之,有功曰:“臣闻鹿走于山林,而命悬于厨者何也?势使然也。陛下以法官用臣,臣以从宽行法,必坐而死矣。”则天既深器重,竟授之,迁司刑少卿。时周兴、来俊臣等罗告天下衣冠,遇族者数千百家。有功居司刑,平反者不可胜纪,时人方之于定国,中宗朝,追赠越州都督,优赐其家,并授一品官。开元初,窦希瑊外戚荣贵,奏请回己之官,以酬其子。
[注]醮:祭祀。失出:判案错误或罪重罚轻。与失入相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敕御史薛季旭推之推:审理
B.秋官及司刑两曹既宣覆而自惧宣:宣布君王的诏谕
C.卿比按,失出何多也比:等到
D.迁司刑少卿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
2.对下列“以”字用法的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或辄罗告其主,以求官赏②季旭言其咒诅,草状以闻③有功览状曰:“正当冤状。”停决以闻④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遇族者数千百家 B.庞弃市,将就刑
谁得而族灭也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C.季旭言其咒诅,草状以闻 D.有功俯伏流涕,固不奉制
庞氏事状,臣子所不忍言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①辄罗告其主②必坐而死矣
A. ①常常编造罪名,告发主人
②一定会受此连累而死
B. ①常常编造罪名,告发主人
②这样会坐而待毙的
C. ①常常到处告发他们的主人
②一定会受此连累而死
D. ①常常到处告发他们的主人
②这样会坐而待毙的
5.选出全部表示徐有功执法公正宽仁的一组
①有功览状曰:“正当冤状。”停决以闻②有功不获申③有功俯伏流涕,固不奉制④臣闻鹿走于山林,而命悬于厨者何?势使然也⑤有功居司刑,平反者不可胜纪
A. ①②⑤B. ③④⑤C. ①③⑤ D. ②③④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御史薛季旭在处理庞氏一案时,为了迎合武则天,故意制造冤情,致使庞氏被判死刑。
B.在即将行刑时,庞氏的儿子窦希瑊向徐有功诉冤,徐有功停止行刑,奏明朝廷。但三司对案时,由于薛季旭把诉状编造得更加周密,秋官和司刑两曹又怕翻案后受连累,徐有功没有申辩的机会,终于铸成错案。
C.徐有功未能挽救庞氏,并因此受了连累,后来由于他在武则天面前据理力争,武氏也对自己纵容小人罗织罪名,滥杀无辜的做法有所悔恨,徐有功方才免于一死,最后被流放到岭南。
D.徐有功执法公正宽仁,得到武则天的理解,侍御史一职免而复授。徐有功因深受武则天器重,后又升任司刑少卿,在任期间,徐有功为许多人平反了冤假错案,时人把他比做汉代执法名臣于定国。

阅读下列各段文言文,完成文后相应的题目
羊续,字兴祖,太山平阳人也。其先七世两千石卿校,祖父侵,安帝时司隶校尉;父儒,桓帝时太常。续以忠臣子孙拜郎中,去官后,辟大将军窦武府。及武败,坐党事禁锢十余年,幽居守静,及党禁解,复辟太尉府,四迁为庐州太守。后扬州黄巾贼攻舒,焚烧城郭,续发县中男子二十以上,皆持兵勒陈,其小弱者,悉使负水灌火。会集数万人,并势力战,大破之,郡界平。后安风贼戴风等作乱,续复击破之,斩首三千余级,生获渠帅,其余党辈原为平民,赋与佃器,使就农业。
中平三年,江夏兵赵慈反叛,杀南阳太守秦颉,攻没六县。拜续为南阳太守,当入郡界,乃羸服间行,侍童子一人,观历县邑,采问风谣,然后乃进。其令长贪洁,吏民良猾,悉逆知其状,郡内惊竦,莫不震慑,乃发兵与荆州刺史王敏共击慈,斩之,获首五千余级,属县余贼并诣续降,续为上言,宥其枝附。贼既清平,乃班宣政令,候民病利,百姓欢服。时权豪之家多尚奢丽,续深疾之,常敝衣薄食,车服羸败。府丞尝献其生鱼,续受而悬于庭;丞后又进之,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续妻后与子秘俱往郡舍,续闭门不内,妻自将秘行。其资藏唯有布衾、敝衤氐 衤周,盐、麦数斛而已。顾敕秘曰:“吾自奉若此,何以资尔母乎?”使与母俱归。
[注] 衤氐 衤周:汗襦,短衣。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皆持兵勒陈陈:陈列
B.宥其枝附 枝附:随从的人
C.乃羸服间行间:从小道
D.候民病利 病利:兴利除害
2.比较下列句子中:“为”、“与”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四迁为庐江太守 ②续为上言 ③赋与佃器,使就农业 ④乃发兵与荆州刺史王敏共击慈
A.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 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D. 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续以忠臣子孙拜郎中 B.及党禁解,复辟太尉府
C.其余党辈原为平民 D.赋与佃器,使就农业
4.对下列句子在文中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及武败,坐党事禁锢十余年②属县余贼并诣续降
A.①等到窦武因事被治罪,羊续牵连到党锢之事,被禁锢不许为官十余年。
②属于县里的其他贼人都到羊续那里投降。
B.①等到窦武兵败,羊续也因党锢之事,被禁锢不许为官十余年。
②属于县里的其他贼人都到羊续那里投降。
C.①等到窦武因事被治罪,羊续牵连到党锢之事,被禁锢不许为官十余年。
②所属各县的残余贼人都到羊续那里请降。
D.①等到窦武兵败,羊续也因党锢之事,被禁锢不许为官十余年。
②所属各县的残余贼人都到羊续那里请降。
5.根据文意,对“郡内惊竦,莫不震慑”的原因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续复击破之,斩首三千余级,生获渠帅
B.羸服间行,侍童子一人,观历县邑,采问风谣,然后乃进
C.其令长贪洁,吏民良猾,悉逆知其状
D.乃发兵与荆州刺史王敏共击慈,斩之,获首五千余级
6.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羊续是官宦世家,但他却凭着自己的才能,当了官,并且屡屡升迁。
B.羊续先作充分的准备,使贼人受到震慑,再发兵攻贼,取得卓著的战绩。
C.羊续的妻子携儿暗中来到官邸,羊续不让他们进去,说自己生活清苦,没能供养他们母子。
D.本文主要记叙了羊续平乱的功劳、为官的业绩和为人的清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