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水,用轻质细绳相连着体积相同的A、B两物块悬浮在水中,将细绳剪断后,物块A漂浮且有的体积露出水面,物块B沉入水底。则A、B两物块的密度分别为
A.ρA=0.6g/cm3,ρB="2" g/cm3
B.ρA="0.6" g/cm3,ρB="1.8" g/cm3
C.ρA="0.6" g/cm3,ρB="1.4" g/cm3
D.ρA="0.4" g/cm3,ρB="1.6" g/cm3
看电视时,我们调节电视机音量,改变的是电视机声音的 ()
A.音色 | B.响度 | C.音调 | D.传播速度 |
自然界中有许多奥妙的声,声音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用牙齿听声利用的是骨![]() ![]() |
B.用![]() |
C.利用声波和电磁波都可以传递信息 |
D.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乐器发出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 |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
C.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音调越高 | D.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便停止传播 |
如图2中的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
B.乙图中,敲鼓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
C.![]() |
D.丁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
如图1所示,小红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为了()
A.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 | B.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 |
C.估算发声音叉的质量 | D.判断声音的传播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