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该典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司马迁讽刺秦二世无能 | B.丞相位高权重威胁了皇权 |
| C.丞相制度实行不合时宜 | D.秦朝面临着被灭亡的危险 |
“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草拟宪法和独立宣言的气壮山河的词句时,曾签署了每个美国公民与生俱来有权享有的期票。对有色公民而言,美国显然未能兑现这张期票。”马丁·路德·金这段著名演讲中“美国公民与生俱来有权享有的期票”指的是()
| A.实现民族独立解放 | B.天赋人权与自由平等 |
| C.建立民主法治社会 | D.黑人与白人权利平等 |
洛克说:“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该材料可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 A.有法律就有自由 | B.必须通过法律限制政府权力 |
| C.法治是自由的保障 | D.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
15—17世纪在欧洲被称为“扩张的时代”。从全球史观角度审视,“扩张”所产生的影响是()
| 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 B.为西欧国家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 |
| C.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 | D.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 |
1971年10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副团长黄华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这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的笑声是因为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建交 |
| B.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建交 |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世贸组织 |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2008年12月15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大陆与台湾基本实现直接“三通”。这表明()
| A.海峡两岸统一市场已经形成 | B.两岸关系进入新的和平发展时期 |
| C.台湾当局接受“一国两制”方针 | D.祖国统一障碍彻底扫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