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该典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司马迁讽刺秦二世无能 | B.丞相位高权重威胁了皇权 |
C.丞相制度实行不合时宜 | D.秦朝面临着被灭亡的危险 |
“没有自由的秩序和没有秩序的自由同样具有破坏性。”以下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1929—1933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
B.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
C.斯大林体制的僵化 |
D.古巴导弹危机的出现 |
19世纪晚期,当人们在观看某一新奇玩艺时,惊呼到“过去已经属于我们!”。这一新奇玩意是()
A.电报 | B.电话 |
C.电影 | D.电视 |
沈葆桢上奏:“台洋之险甲诸海疆,欲消息常通,断不可无电线。计由福州陆路至厦门、由厦门水路至台湾,水路之费较多,陆路之费较少”。1887年,清朝自主设计的首条海底电缆——福州川石至台湾沪尾的电报水线建成。可见,清政府修建该海底电缆的真实意图是
A.加强东南沿海的边防 |
B.解决海峡两岸的交通 |
C.掌握台湾更多的信息 |
D.降低电报铺设的成本 |
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得稍有赢余,即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民国初年,这种社会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变化对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A.崇洋之风盛行 | B.有利于服装的西化 |
C.淡化了传统等级 | D.交际活动增加 |
20世纪90年代外电评论中共十四大政治报告是中国20世纪末叶发表的、走向21世纪的《共产党宣言》。其主要依据是中共十四大
A.首次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
B.坚定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
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
D.提出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