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奕驳斥倭仁反对增设天文算馆,称:“查西术之借根,实本于中术之天元,彼西土犹目为东来法。特其人情性缜密,善于运思,遂能推陈出新,擅各海外耳。其实法固中国之法也。天文算术如此,中国创其法,西人袭之。”因此并非“舍中法而从西人。”朝廷采纳奕意见。颁布上谕,表示:“西法者,不过借西法以印证中法,并非舍圣道而入歧途,何至有碍于人心士习耶?”
材料二 严复曾多次将中学与西学作比较:“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言平等;……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止”。 
材料三  1896年,孙中山言其革命“拟驱除残贼,再造中华,以复三代之规,而步泰西之法,使万姓超苏,庶物昌运,此则应天顺人之作也”。“人或云共和政体不适支那之野蛮国,此不谅情势之言耳。共和者,我国治世之神髓,先哲之遗业也。”
材料四 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这样做法,方才可以免除种种阶级冲突,阶级竞争的苦恼……
——1919年间孙中山和戴季陶一次谈话
材料五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奕的基本主张及其主要意图。
(2)严复认为中学和西学有何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这种认识的原因。
(3)材料三中孙中山认为共和政体适合于我国的理由是什么? 材料一至材料三表明中国近代化发展到了哪一层面?
(4)根据材料四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指出他对中国革命的设想有何特点。(4分)
(5)与材料四相比,材料五在发展经济的思路上有了新的变化,但始终不变的是发展经济的宗旨。指出其变化之处,分析其不变的宗旨。(4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新思想的萌发 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 邓小平理论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他为解决唐末五代地方割据的问题,从多个方面解决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材料三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同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哪些具体措施?每个朝代举1-2例即可。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是如何解决中央和地方矛盾的?(3分)
(3)据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 620年11月11日,经过在海上66天的漂泊之后,“五月花号"大帆船向北美大陆靠近。船上有1 02名乘客,约有三分之一是清教徒(注:英国国教中信奉加尔文主义的改革派)……他们必须想尽办法团结在一起才能够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生存下去。……在经过反复和郑重的讨论协商后,4 1名男乘客签订了一份公约∥…·我们在上帝面前一起庄严盟誓签约,自愿结成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的得以顺利实施、维护和发展,也为了将来能随时依此而制定和颁布有益于殖民地全体民众利益的公正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我们全体都将保证遵守和服从。
——杨雁:《“五月花号公约"对北美殖民地早期政治体制的影响》
(1)据材料一,概括《五月花号公约》所体现的政治理念。结合所学,说明公约产生的背景。(8分)
材料二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
——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
(2)与材料一相比,汉密尔顿的思想有何发展?(6分)
材料三在新政时期,罗斯福采取主动行动,通过自己的班子迅速起草制定各种他认为是必要的法律,然后交由国会批准。过去仅由总统建议、国会立法的做法完成被突然增大的总统立法权代替了。……1934年至1936年,最高法院在一连串的案件判决中将新政的核心法律宣判为违宪,阻止了罗斯福改革美国经济和社会的步伐。
——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3)根据材料三,说明罗斯福新政对美国政治的影响。(2分)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美国政治体制发展历程的认识。(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1)秦汉时期,何人使“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2分)他对儒学发展做出怎样的贡献?(4分)
材料二“孔教”本失灵之偶像,过去之化石……妄欲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陈独秀《宪法与孔教》(1916年)
(2)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对“孔教”的基本态度及其目的。(6分)
材料三尊孔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反孔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现在应科学地研究孔子、评价孔子。
——张岱年·老专家谈儒藏
(3)依据材料三的观点,你是如何看待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尊孔”与“反孔”现象?(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邹、齐、沧、隶,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茶)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鹘(注: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
(1)从材料一中,你可以获取有关唐代的哪些信息?(4分)
材料二武夷北苑,夙著荼名,饥不可食,寒不可衣,末业所存,易荒本务。用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满山遍野,愈种愈多。……近年以来,外洋印度等处产茶日多,行销日滞,富商大贾,历次亏折,裹足不前。……而乡僻愚民,犹剔壤挖岩,等良田于硗确(把良田看作是坚硬贫瘠的土地),置耕织为缓图,逆料数年后,工本徒抛,衣食无着,势将坐困。……现在种茶之区,市疲山败,民心颇知改悔。
——(清)卞宝第《卞制军政书》
(2)据材料二,指出农民种茶态度的变化,分别分析农民前后两种态度的原因。(6分)
(3)材料二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经济思想?结合时代背景,简要给予评价。(6分)

材料一: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 《汉书·食货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所反映的根本问题和对秦国发展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梭伦:我手持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我制定法律。
材料三: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
(2)结合材料二、三。概括两次改革各有何特征。
(3)说说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两次改革对本国政治体制的形成各有何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