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地貌、气候两大要素,可以把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分成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据此完成题。下列关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与区域特征的组合,不正确的是
A.东部季风区——高温多雨 | B.青藏高寒区——“高”和“寒” |
C.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干旱 | D.青藏高寒区——冰川广布 |
下列区域特征与对应的主要形成原因连线正确的是
A.海南岛全部属于热带气候——太阳辐射 |
B.庐山是驰名中外的避暑胜地——海陆位置 |
C.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地面状况 |
D.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冰川覆盖 |
读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二分二至日示意图(箭头代表公转方向),回答下列问题。图中字母对应的节气,说法正确的是
A.A是秋分日 | B.B是夏至日 |
C.C是冬至日 | D.D是春分日 |
地球公转由C 向D运动的过程中
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昼短于夜 | B.北半球白昼变长,但夜短于昼 |
C.南半球白昼变长,并昼长于夜 | D.南半球白昼变长,并夜长于昼 |
下列光照图(箭头代表地球自转方向)与上图中D位置对应的是
北京时间2015年9月20日7时01分,我国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将20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发射任务圆满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再添新成员,而且创造了中国航天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据此回答下列问题。长征六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时,纽约(73°W、41°N)的当地区时为
A.9月19日20时01分 | B.9月20日19时53分 |
C.9月19日18时01分 | D.9月20日18时53分 |
发射成功当天,太阳直射点
A.在北半球,正向南移动 | B.在北半球,正向北移动 |
C.在南半球,正向南移动 | D.在南半球,正向北移动 |
这一天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北京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
B.重庆昼短夜长 |
C.澳大利亚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
D.北京自转的角速度大于太原 |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关于地球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公转轨道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中心 |
B.从④到②,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
C.公转方向为逆时针 |
D.公转一周360°为1个回归年 |
2015年7月25日,广东第十四届省运会在美丽的湛江市隆重开幕。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中的位置是
A.①②点之间 | B.②③点之间 |
C.③④点之间 | D.④①点之间 |
当地球公转运行到④点附近时
A.公转速度较快 | B.此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 |
C.北半球正值春季 | D.南半球正值秋季 |
回答各题。关于经纬度的变化规律, 说法正确是
A.以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西、向东愈来愈大 |
B.以18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愈来愈大 |
C.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愈来愈大,到北极点和南极点时,纬度为180° |
D.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愈来愈大,到北极点和南极点时,纬度为90° |
下列四幅图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重庆某人在某地静止不动,他从第一天见到太阳在正南天空到第二天见到太阳在正南天空的时间间隔是
A.23小时56分4秒 | B.大于24小时 |
C.一个太阳日 | D.一个恒星日 |
关于地球上纬度相同的地方,说法错误的是
A.昼夜长短相同 | B.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
C.日出日落时间相同 | D.地方时相同 |
在我国古代,已有对太阳活动的记载。公元前28年(即汉成帝河平元年)曾记载"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中的“黑气”是指
A.耀斑 | B.日珥 | C.太阳风 | D.黑子 |
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活动周期为10年 |
B.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
C.在黑子数目最多的时期和地方,耀斑等其它形式的太阳活动就很少出现 |
D.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日冕三部分,黑子和耀斑都出现在光球层 |
下列地理现象和太阳活动无关的是
A.无线电短波突然衰减 | B.南北极出现美丽的极光 |
C.最近几年全球各地气候的异常 | D.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